磬声来竹外,塔影卧池阴。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殿堂(diàn táng)的意思:指宏伟壮丽的建筑,也比喻高尚的场所或极高的地位。
飞鼠(fēi shǔ)的意思:比喻行动迅速,敏捷如鼠。
规矩(guī ju)的意思:指行为准则、规则,也指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原则。
鳗井(mán jǐng)的意思:指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是陷阱或是危险的处境。
磬声(qìng shēng)的意思:指非常安静,寂静无声。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相知(xiāng zhī)的意思:相互了解并深知彼此的心意。
幸有(xìng yǒu)的意思:幸运地拥有
有相(yǒu xiāng)的意思:指有某种特定的样子、特征或特点。
知客(zhī kè)的意思:知道怎样招待客人,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
支公(zhī gōng)的意思:指出使人明白事理的人或事物。
驻锡(zhù xī)的意思:停留、驻扎、居住
- 翻译
- 支公曾经在此居住,遵循古老的丛林规则。
古老的殿堂如同飞鼠出没,灵鳗栖息在深深的井穴中。
竹林外传来磬声悠扬,塔影倒映在池塘的阴凉处。
幸好有相识的朋友,时常来访与我一同吟诗作对。
- 注释
- 支公:指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
驻锡:佛教用语,指僧人暂时居住。
丛林:佛教术语,指僧众聚集的寺庙。
飞鼠:比喻古老或破旧的殿堂。
灵鳗:可能指寺庙中的神灵或吉祥之物。
井穴:象征深邃或神秘。
磬声:寺庙中的敲击乐器声。
竹外:指寺庙周边的自然环境。
塔影:寺庙塔楼的倒影。
池阴:池塘边阴凉的地方。
相知客:知己朋友。
吟:吟诵诗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静谧的宝林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建筑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片净土的深厚情感。
“支公曾驻锡,规矩旧丛林。”这里的“支公”指的是古时的高僧或道士,他们在此地修行、居住过。"驻锡"则暗示了一种长期停留的情景,而"规矩"形容丛林,表现出一种井然有序之感。这两句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自然景观的赞美。
“飞鼠殿堂古,灵鳗井穴深。”“飞鼠”可能是指古树参天,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周围古老巨木的雄伟。"灵鳗井"则是一种神秘的表达,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磬声来竹外,塔影卧池阴。”这里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寺院中清寂与宁静。"磬声"是指打磬石的声音,这在佛教中是一种常见的净化仪式,而"竹外"则是声音传播的空间范围,增添了一份幽深之感。"塔影卧池阴"则是视觉上的享受,塔影投射在水面上,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幸有相知客,时时过我吟。”诗人表达了对能够理解和分享此刻美好的人的珍惜。"相知客"指的是那些能与诗人感同身受、懂得诗意之美好的朋友。而"时时过我吟"则显示出诗人愿与知己共享这份宁静与美丽,通过吟诵诗词来传递心中的喜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寺院风光图,更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展现了对自然之美、历史之重和人文之谐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苏州李中丞以元日郡斋感怀诗寄微之及予,辄
白首余杭白太守,落魄抛名来已久。
一辞渭北故园春,再把江南新岁酒。
杯前笑歌徒勉强,镜里形容渐衰朽。
领郡惭当潦倒年,邻州喜得平生友。
长洲草接松江岸,曲水花连镜湖口。
老去还能痛饮无,春来曾作闲游否。
凭莺传语报李六,倩雁将书与元九。
莫嗟一日日催人,且贵一年年入手。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
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
[谢宣城郡内诗云:窗中列远岫。
]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
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谢又有题敬亭山诗,并见文选中。
]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 时予官独未出。
春欢雨露同沾泽,冬叹风霜独满衣。
留滞多时如我少,迁移好处似君稀。
卧龙云到须先起,蛰燕雷惊尚未飞。
莫恨东西沟水别,沧溟长短拟同归。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