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易为夕,冬孟日落早。
籁声细古树,檐响纷归鸟。
忽缱万里军,清閒岂吾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傍晚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静谧。
首句“山深易为夕”,点明时间背景,深山之中,夕阳西下,时间的流逝显得格外明显。接着,“冬孟日落早”进一步强调了季节与时间的关系,冬季的黄昏来得特别早,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和时间的紧迫感。
“籁声细古树,檐响纷归鸟”两句,通过声音的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宁静的氛围。古树间传来细微的声音,檐下则是归巢鸟儿的鸣叫,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的画面。
“须臾总寂然,寒霭诸峰表”描绘了短暂的寂静之后,山峰上弥漫着一层寒气,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薄雾所覆盖,更加凸显了环境的宁静与神秘。
“片刻閒亦佳,一室清未了”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短暂宁静时光的喜爱,即使在室内,也能感受到这份清静之美,似乎时间在这里变得无限延长。
最后,“忽缱万里军,清閒岂吾道”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在如此宁静的环境中,突然想到远方的军队,不禁感慨,这样的清闲生活并非自己追求的道路,可能暗含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以及对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方式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表面平静之下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尘,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丹青久衰工不艺,人物尤难到今世。
每摹市井作公卿,画手悬知是徒隶。
吴生已与不传死,那复典刑留近岁。
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
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釐得天契。
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涎可垂涕。
力捐金帛扶栋宇,错落浮云卷新霁。
使君坐啸清梦馀,几叠衣纹数衿袂。
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