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塔难诚见,参著经劫烧。
《摩诃罗国娑般檀寺述志》全文
- 翻译
- 不担心到达智慧彼岸的路途遥远,何必顾虑鹿园的遥不可及。
只担忧悬于半空的道路险峻,没想到被突如其来的业力之风卷走。
历经艰难也难以真诚地见到八座佛塔,修行参悟伴随着无尽的劫难与考验。
为何人们的心愿得以圆满,就在今天的亲眼所见中实现。
- 注释
- 不虑:不用担心。
菩提:佛教中指觉悟的智慧,此处比喻智慧的彼岸。
焉将:何必。
鹿苑:佛教圣地,比喻理想的修行或学习之地。
遥:遥远。
祇愁:只担心。
悬路:险峻的、如悬挂般的道路,比喻修行路上的艰难。
险:危险,艰难。
非意:意外的,没想到的。
业风:佛教术语,指推动众生轮回的力量,这里比喻外在的不可抗力。
八塔:可能指代佛教中的八种圣迹或象征性建筑,代表修行的成就。
难诚见:难以真诚或真正地遇见,暗示困难重重。
经劫烧:经历无数劫难和考验,‘劫’在佛教中指极长的时间单位。
何其:多么。
人愿满:人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目睹:亲眼看见。
今朝:今天,现在。
- 鉴赏
此诗开篇即以“不虑菩提远,焉将鹿苑遥”表达了对精神家园或修行地点的向往,而非关注于具体距离。接下来的“祇愁悬路险,非意业风飘”则描绘出心中的忧虑,并非因外界之事,如路途艰险或世间浮动所致。
在“八塔难诚见,参著经劫烧”中,可见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于佛教圣地的怀念和敬畏。最后,“何其人愿满,目睹在今朝”表达了对当前众人的愿望得到满足的欣喜,并且亲眼目睹这一切于当下。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之地的向往、内心忧虑、历史感怀以及现实祝愿,展现了一位僧人对于信仰与现世的深刻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春游
值升平海宇,又春色、与俱还。
向杨柳楼台,海棠庭院,红药阑干。
可人好风良月,都收拾入锦囊间。
心事已超尘外,天公分付人间。世途陆海拥波澜。
回首梦中看。想酒醒罗浮,云空巫峡,饭熟邯郸。
从兹破琴煮鹤,猗兰不用对人弹。
粗足少游衣食,何妨司马江山。
周翁留饮酒
晓对山翁坐破窗,地炉拨火两相忘。
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
外面干戈何日定,前头尺寸逐时量。
而今难说山居稳,飞马穷搜过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