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将(bù jiāng)的意思:不屈服,不投降,不妥协
封疆(fēng jiāng)的意思:封疆是指古代帝王对功勋卓著的将领或官员进行封赏,使其在边疆地区担任守卫和管理职责。
贡献(gòng xiàn)的意思:指个人或团体对社会、国家、组织等做出的有益的贡献。
来王(lái wáng)的意思:指人们争相效仿、模仿某人的行为或言语。
声教(shēng jiào)的意思:指以声音教导人们,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和启迪他人。
铜柱(tóng zhù)的意思:比喻坚固不倒的支撑物或人。
通贡(tōng gòng)的意思:相互进贡,互相交流贡献
文犀(wén xī)的意思:比喻书籍、文章等具有珍贵的价值。
越裳(yuè cháng)的意思:指跨越不同国家或地域的衣着,比喻超越时代、地域、身份等界限。
椎髻(zhuī jì)的意思:椎髻指的是梳头发时用椎子梳理头发,比喻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和检讨。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创作的《南征歌十二首》中的第十二首。通过“千群椎髻竞来王”一句,描绘了南方民族聚集前来朝见的情景,展现了古代中原与边疆民族交往的盛况。接着,“声教南流尽越裳”进一步强调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影响到了南方的广大地区,如同越裳之地,都受到了文明的影响。
“但使文犀通贡献”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交流的向往,希望通过文化与物资的交流,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友谊,避免了战争和隔阂。“不将铜柱隔封疆”则以历史上的铜柱为喻,象征着过去划定的边界,而现在希望通过更文明的方式,消除这些界限,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唐顺之对于民族团结、文化交流以及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景,反映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南宫夜直宿见李给事封题其所下制敕知奏直在东省因以诗寄
番直同遥夜,严扃限几重。
青编书白雀,黄纸降苍龙。
北极丝纶句,东垣翰墨踪。
尚垂玄露点,犹湿紫泥封。
炫眼凝仙烛,驰心袅禁钟。
定应形梦寐,暂似接音容。
玉树春枝动,金樽腊酿醲。
在朝君最旧,休浣许过从。
西涧种柳
宰邑乖所愿,僶俛愧昔人。
聊将休暇日,种柳西涧滨。
置锸息微倦,临流睇归云。
封壤自人力,生条在阳春。
成阴岂自取,为茂属佗辰。
延咏留佳赏,山水变夕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