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蚤过山庄避暑用陶韵》
《蚤过山庄避暑用陶韵》全文
明 / 谢迁   形式: 古风

侵晨孤棹山居避喧

好风忽南来,吹我乌帽偏。

宿鹭未移渚,落月犹在山。

候门两稚子,问我何时还。

高山流水,此意向谁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避喧(bì xuān)的意思:避开喧嚣和嘈杂的环境,寻求宁静和安宁。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孤棹(gū zhào)的意思:指孤独无助,没有依靠。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没有任何帮助和支持。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侵晨(qīn chén)的意思:指夜晚侵袭晨曦,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山居(shān jū)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宿鹭(sù lù)的意思:宿鹭是指鹭鸟在夜晚栖息的地方,比喻人在某个地方长时间停留或久居。

乌帽(wū mào)的意思:指控告、诬蔑他人。

意向(yì xiàng)的意思:指个人或集体的意思、想法、打算、目的等。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独自驾船出行,远离尘嚣的情景。首句“侵晨理孤棹”,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独自行舟的孤独与宁静。接着,“山居将避喧”一句,点明了诗人选择山居以避世的意图。

“好风忽南来,吹我乌帽偏”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微风,巧妙地引入了诗人的感受,不仅描绘了风的轻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风不仅吹动了乌帽,也吹动了诗人心中的波澜,使之更加宁静。

“宿鹭未移渚,落月犹在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夜景图,宿鹭静立未动,落月依然挂在山头,营造出一种时间仿佛静止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避世之感。

“候门两稚子,问我何时还”则通过村中孩童的询问,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隐逸生活。孩子们的纯真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形成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高山与流水,此意向谁言”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高山流水的典故,常用来比喻知音难觅,这里诗人借以表达自己虽有高远的理想和追求,却无人能理解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避世山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以及对知音的渴望,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谢迁
朝代:明

(1449—1531)明浙江馀姚人,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初,与日讲,帝屡称善。八年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秉节直亮,见事尤敏,时人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称。武宗嗣位,请诛刘瑾不纳,致仕。旋被诬夺职,瑾诛,复职。致仕。世宗即位,即遣使慰问。嘉靖六年,再起入阁,仅数月,以老辞归。卒谥文正。有《归田稿》。
猜你喜欢

暮抵德州城下

瞥见漳河水,燕齐两界分。

郡楼融晚雪,津柳挂残云。

病骨寒应倦,乡音近稍闻。

明朝看海气,遥礼泰山君。

(0)

夏村病剧不能北上而返有怀大中丞滕师

国士知从最少年,飞扬腾踏拟无前。

何难虎观名三百,总为龙门路八千。

太白东南孤配月,长虹西北远连天。

无惭老作扬亭客,白发犹堪侍草玄。

(0)

同文父登泰山四首·其二

缥缈飞云十八盘,高临回首尽长安。

青天万仞楼台立,白日千重杖履寒。

若木烟光浮帝阙,扶桑霞影落仙坛。

相携并倚孤鸾啸,不向遥空问羽翰。

(0)

余从陆至安平镇闻傅伯俊明府先一夕过此怅然有寄

一夜长洲令,双凫跨碧虚。

徒飞秦观梦,未达鲁连书。

计吏黄金诏,郎官白玉除。

鲈乡亭下路,归客倘踟蹰。

(0)

补蜀汉铙歌十二首·其八祁山

祁山出,汉贼惊。创业未半先帝崩。

丞相匪躬夜弗宁。上表师师东乡征。

卒徒十万如风霆。潜张箕谷为疑兵。

身率大众屯街亭。三郡响答如流星。

惜哉马谡毁垂成。毁垂成,载出军。王双枭,郭淮遁。

拔武都阴,平魏大震。

(0)

送少司马苏公总制宣大

向晓发长安,飞旌入渺漫。

漠南驱虎豹,天上别鹓鸾。

一荐膺推毂,殊勋报筑坛。

金钲殷地响,宝剑照人寒。

自古边庭计,非今将相难。

龙韬开武库,麟阁待儒冠。

青海连兵苦,黄金结士欢。

论功多汗马,从事有材官。

汉檄云中度,班铭石上看。

雄图骠骑在,一战取楼兰。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