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坐·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乡村农人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句“家家蚕事采桑归”,生动地展现了春季里家家户户忙碌于养蚕、采桑的情景。在春天,农人们为了养蚕,会辛勤地采摘桑叶,为蚕宝宝提供食物,这一幕幕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希望。
接着,“茧箔才收又整机”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养蚕过程中的另一重要环节——收茧与准备织布。当蚕茧被收集起来后,农人们紧接着就要整理织布的工具,准备将蚕丝转化为布料。这一连贯的动作,体现了农人们在劳动中展现出的智慧与效率。
“辛苦一春成绢后”一句,点明了农人们一年四季的辛勤付出最终在春天结出了果实。通过养蚕、采桑、收茧、织布等一系列复杂而繁琐的工序,他们终于将一春的辛劳转化为实用的布料。这不仅反映了农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利用,也体现了他们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与期待。
最后一句“村农谁是著新衣”,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劳动成果分配的关注。在这样一个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时代背景下,农人们辛辛苦苦劳作所得到的布料,往往难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句诗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流露出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生活境遇的深切同情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乡村农人劳作的艰辛与生活的朴素,同时也蕴含着对社会不公的反思与批判,是一首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