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向(běi xiàng)的意思:向北方前进,表示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追求进步。
兵气(bīng qì)的意思:指军人的气势和战斗精神。
不比(bù bǐ)的意思:不相上下,不互相比较
凤阁(fèng gé)的意思:凤阁指的是华丽宏伟的建筑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容貌美丽。
节旄(jié máo)的意思:指节制、谨慎、慎重。原指古代官员在行军时,将旗帜插在节杖上,以示行军的严整。后来引申为行事谨慎、慎重。
客愁(kè chóu)的意思:指因思念他乡或离别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柳烟(liǔ yān)的意思:柳烟是一个形容春天景色的成语,表示春天柳树的烟雾般的美景。
牧羊(mù yáng)的意思:指引导和管理他人行为,类似于牧羊人引导羊群。
气尚(qì shàng)的意思:指品味、气质高尚,形容人的风度和修养非常出众。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松楸(sōng qiū)的意思:指人才或才智出众,非常优秀。
饧粥(táng zhōu)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或发展过程
星星(xīng xīng)的意思:小小的火苗也能引发大火势。形容事物发展初期虽然微弱,但具有无限的潜力。
雁来(yàn lái)的意思:指消息传来或人来访。
音书(yīn shū)的意思:指音乐和书籍,也可指音乐和文学。
榆柳(yú liǔ)的意思:指榆树和柳树,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
只自(zhī zì)的意思: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自怜(zì lián)的意思:自己可怜,对自己感到怜悯或同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弁所作的《寒食》。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身处异乡,愁绪满溢的情景。首句“清明六到客愁边”直接点明了时令与诗人的情感状态,清明时节,本应是家人团聚、祭扫先人的日子,而诗人却独自一人,远离家乡,愁绪难消。
接着,“双鬓星星只自怜”一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已显老态的双鬓,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感慨和自我怜悯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兵气尚缠巢凤阁,节旄巳落牧羊天。”这两句则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通过“兵气”和“节旄”的意象,诗人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以及国家权力的更迭。这里的“巢凤阁”和“牧羊天”,分别借用了古代帝王宫殿和放牧之地的象征,表达了对权力更替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纸钱灰入松楸梦,饧粥香随榆柳烟。”这两句描绘了寒食节的传统习俗,通过纸钱灰与松楸(墓地的树木)的联系,以及饧粥的香气与榆柳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又带有淡淡温馨的氛围。寒食节是追思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最后,“北向雁来寒雾隔,音书不比上林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情。北向的雁群在寒冷的雾气中飞行,象征着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而“音书不比上林传”则表达了通信不便,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上林在这里可能是指皇宫或朝廷,暗含了诗人与外界联系的阻隔,以及对朝廷消息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寒食》诗通过对清明时节个人情感、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妙明师静轩
小径禅房琐绿苔,坐中闻叶亦幽哉。
此居不是能潇洒,但我初从闹处来。
题异香花俗呼指甲花
小比木犀无蕴藉,轻黄碎蕊乱交加。
邦人不解听谁说,一地称为指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