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秣陵怀古》
《秣陵怀古》全文
清 / 纳兰性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寂寥(jì liáo)的意思:寂寥指的是孤独、冷清、寂寞无人的状态。

江左(jiāng zuǒ)的意思:指江南地区,尤指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比喻江南地区的人或事物。

陵树(líng shù)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高耸挺拔,气势雄伟。

六朝(liù cháo)的意思:指南朝、东晋、南朝宋、南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合称。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事业(shì yè)的意思:指人们从事的职业、工作或事情,也可指人生的事业。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十三陵(shí sān líng)的意思:指明代十三位皇帝的陵墓

注释
秣(mò)陵:金陵,即南京。
山色:钟山的景色。
江声:长江的水声。
十三陵:明代十三个皇帝(从明成祖至崇祯帝)陵墓的总称。
萧萧:此处状风声。
中原事业:指迁都后的明王朝。
江左:建都南京的几个政权。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翻译
山的景色同江水的声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树木在晚风中萧萧作响。
中原的事业与江左政权一样腐朽,芳草何必为六朝的旧事而感伤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秋日景象。"山色江声共寂寥",通过山色与江水的交融,传达出一种空旷而寂静的氛围。"十三陵树晚萧萧",点明时间是傍晚,陵墓边的树木在秋风中发出瑟瑟声响,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诗人接着以"中原事业如江左",将中原的宏大历史与江南的典故相提并论,暗示了历史的兴衰变迁。"江左"通常指代东晋时期,这里暗指明朝的衰落,与明朝皇陵——十三陵相呼应。最后,"芳草何须怨六朝",借芳草之景表达对历史更迭的感慨,认为即使六朝兴亡,草木依旧,人事已非,无需过多的哀怨。

整体来看,纳兰性德在这首《秣陵怀古》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王朝兴替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淡淡哀愁。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朝代:清   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   籍贯:满洲   生辰:1655-1685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猜你喜欢

题延月轩·其四

谁言今之人,不见古时月。

古月照今人,千年同一辙。

(0)

题延月轩·其二

明月照双溪,东阳有旧题。

风流千古意,若个子孙知。

(0)

题木石图

乘槎上天去,星河风露凉。

拾得支机石,珊瑚二尺长。

(0)

雨竹

急雨洒高竹,虚斋散微飙。

泠然金玉音,如杂箫与韶。

(0)

折花寄远

偶出城南去,手折半开花。

青春莫相负,全开我到家。

(0)

题李白醉归图·其三

一辞金銮殿,甘作醉乡侯。

东华尘似海,不及卧糟丘。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