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人去镜亦空,尔影我形两无睹。
痴人竞向波间觅,波间本非月所住。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宾主(bīn zhǔ)的意思:指客人和主人的关系,客人作为宾客,主人作为东道主。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痴人(chī rén)的意思:指愚蠢、糊涂的人。
俄然(é rán)的意思:突然,猛然之意。
尔汝(ěr rǔ)的意思:尔汝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你们”或“你和我”。它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关系或者相互关心的情感。
佛书(fó shū)的意思:指一部充满智慧和道德教诲的书籍,也可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举止充满智慧和慈悲。
何许(hé xǔ)的意思:何种、什么样的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幻身(huàn shēn)的意思:指人或物在瞬间消失或变化,使人难以捉摸或辨认。
稽首(qǐ shǒu)的意思:低头行礼,表示恭敬或敬意。
解说(jiě shuō)的意思:用语言或文字来解释、说明事物的意义或道理。
镜照(jìng zhào)的意思:指照镜子一样,映照出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九译(jiǔ yì)的意思:九次翻译,形容翻译工作经过多次修改,达到准确无误的程度。
来同(lái tóng)的意思:指人才或学识相近,相互吸取长处,互相比较。
两忘(liǎng wàng)的意思:两个人都忘记了以前的事情,心情变得舒畅。
面目(miàn m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真实情况或本来面貌。
妙用(miào yòng)的意思:指使用某种方法或手段时,能够巧妙地发挥出其最大的效果或价值。
妙处(miào chù)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具有非常巧妙、独特的特点或优点。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木人(mù rén)的意思:形容人没有血肉、没有生气,像木头一样僵硬、不灵活。
漂流(piāo liú)的意思:指人或物随水流漂泊流动,没有固定的归属地或目的地。
求福(qiú fù)的意思:寻求好运或幸福
然不(rán bù)的意思:表示肯定,不容置疑
人从(rén cóng)的意思:指人们跟随他人行动,没有独立的主见。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神通(shén tōng)的意思:指超凡的才能或非凡的智慧。
释迦(shì jiā)的意思:指佛陀释迦牟尼,也用来比喻智慧卓越、悟性高超。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太空(tài kōng)的意思:指的是宇宙空间,即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无来(wú lái)的意思:没有来源,没有根据
向曙(xiàng shǔ)的意思:指天亮之前,曙光初现的时刻。
形像(xíng xiàng)的意思:形状和形象;外貌和形态。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言传(yán chuán)的意思:
(1).用言语表达或传授。《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恒娘》:“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传者也。” 巴人 《点滴集·争论之外》:“‘诗意’或‘诗的意境’,据说是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的,但我以为它并不是什么神秘不可解的。”参见“ 言传身教 ”。
(2).说话。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同志,要水喝你言传。”秧歌剧《惯匪周子山》第三场:“赤卫军们,不要言传了,叫 老马哥 给咱们讲话!”
(3).方言。捎话。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你啥时送礼,给我言传,我朝大伙凑!”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有口(yǒu kǒu)的意思:形容能言善辩、口才流利,也指有名声或有人帮助。
宇宙(yǔ zhòu)的意思: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内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旃檀(zhān tá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威风凛凛,也可形容事物的色彩华丽、光彩夺目。
真身(zhēn shēn)的意思:真实的身份或本体。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三十二相(sān shí èr xiāng)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相貌丰富多变,变化多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家铉翁的《为旃檀像赋》,通过对旃檀像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中真幻交融、佛法无言之妙的理解。首句“稽首古旃檀”以虔诚的态度致敬佛像,接着通过“释迦面目本来同”暗示佛性平等无二。诗人以镜子比喻佛像与观者的关系,如同宾主相对,短暂的相见后皆为空无。形象地说明了佛法的虚幻和无常。
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万人寻求释迦牟尼,真正的佛法并非外在可得,而是内心的领悟。佛如明月,虽明亮照耀,但其行踪难寻,暗示佛法的神秘和不可捉摸。最后,诗人强调佛理的微妙之处在于“无言”,旃檀像虽有形,却无法言语传达全部佛法,真正的佛法在于“非说之说”,即超越语言的直观体验。
整首诗寓言丰富,借物抒怀,体现了禅宗崇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以及对佛法深邃内涵的深刻理解。
梅子青黄几烟雨,荷衣零落又秋风。
松花满地无人食,粥鼓斋鱼两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