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江南的自然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感交织的画面。首句“笠泽水寒鱼尾赤”,以“笠泽”点明地点,暗示了江南水乡的背景。“水寒”二字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隐含了一种凄清之感。“鱼尾赤”则通过鱼儿在寒冷水中游动时尾巴的颜色变化,巧妙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之美。
次句“洞庭霜落树头红”,将视线转向洞庭湖,霜降之后,树木的叶子呈现出一片火红,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色彩斑斓,又蕴含了季节更替的诗意。这两句诗通过水乡与湖泊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幅秋意盎然、色彩丰富的画面。
后两句“汉史丁公那及齿,陶诗甲子不书元”,转而探讨历史与文学的主题。这里引用了“汉史丁公”的典故,丁公是汉代的一位官员,与“齿”(年龄)相关,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陶诗甲子不书元”借用陶渊明的诗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两句诗通过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引申出对人生、历史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在自然景观描绘之外,又增添了人文情怀和哲理意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新雁过妆楼.次吴梦窗韵
镜水芙蓉。低鬟亸、娉婷槛曲池东。
涴泥轻染,还认历历芳踪。
醉颊三分添采艳,淡妆半倚透春浓。似相逢。
汉灵鼓瑟,洛梦惊鸿。
匆匆无言暗别,任露华泪落,粉褪尘空。
断肠深院,清漏怨泣啼蛩。
回思对花对月,认真色、真香娇印红。
天涯远,正是绵绵,恨长忆心中。
兰陵王.次周清真韵
晓风直。娇眼枝头蘸碧。
章台畔、微绽浅黄,不比隋堤旧颜色。春深记上国。
应识。南都送客。
抛红泪、攀尽万条,难织离情恨盈尺。风流话陈迹。
羡老监书坛,京兆眉席。当门苏小慵眠食。
思夹岸花丽,凭阑人损,青骢何处系画驿。
伫官路南北。寒恻。故愁积。正蝶舞犹稀,莺啭还寂。
楼头宛转魂消极。况白下轻舸,渭城长笛。
清明时近,怕细雨,夜夜滴。
潇湘夜雨.北苑潇湘图
湘水泱泱,楚山叠叠,雨光云影涵秋。
墨花溅处点沙鸥。
临断岸、渔村撒网,傍暝暮、荻笛吹舟。
看帝子、洞庭张乐,不负清游。
画禅文物,葫芦遗曲,多少闲愁。
尽云烟宛转,诗酒绸缪。
伤故木、夏山同调,寄远梦、秋旅相俦。
凭谁数、升元建业,后苑足风流。
解语花
凉云透绿,画阁延秋,人病壶天醉。寿华卮里。
苏堤路、一舸闹红犹记。衣香舵尾。
西子样、南高眉翠。楼外楼、山外青山,领尽杭州味。
门对钱塘江水。望西兴红树,潮信风起。
驾涛新里,潜庵在、共数欧阳遗事。
三秋桂子,果送到、冬青无地。
荷又花、人化长星,嗟万方如此。
南浦.燕
年年春梦,叹主人、浑不异卿卿。
花外双双来往,玉剪剪愁生。
诉尽玳梁身世,算香巢、未定已清明。
劝小心飞去,黄金弹子,墙角打流莺。
是处乌衣旧第,到如今、葵麦满空营。
万里家乡何在,辽海亦论兵。
却笑金河归雁,尚天涯、南北趱前程。
守一帘红雨,踏青风里又鹃声。
夏初临
木马分秧,杜鹃啼月,四山红过千花。
细雨黄梅,玉人初换蝉纱。夜来眢井鸣蛙。
井干边、变作长蛇。音书人事,咸阳大火,天地飞沙。
禊潭佳节,锦水名邦,正携俊侣,同醉年华。
青莲钵底,如来不咒宾迦。西望长嗟。
数词流、梦老天涯。笑哑哑。千声铜鼓,洞子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