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知恶有用,但愧非善御。
《马死答刘先之》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马死答刘先之》。诗中通过叙述马因恶而被忧虑,最终导致死亡,从而引出对“恶”与“善”的思考。诗人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懂得驾驭事物,是否能正确地利用“恶”的一面,同时表达了对无法摆脱世俗束缚的无奈,以及在追求名誉与地位时的矛盾心理。
诗的前两句“马恶忧败群,马死遂徒步”,形象地描绘了马因性格或能力上的缺陷(“恶”)而受到群体的担忧和排斥,最终导致其死亡,只能被迫回归步行的状态。这里暗含着对人性中缺陷的探讨,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性后果。
接着,“始知恶有用,但愧非善御”,诗人意识到即使是被认为“恶”的事物也可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或作用,但他也感到惭愧,因为他并未能恰当地驾驭和利用这些“恶”。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我认知和行为选择的反思,以及对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事物复杂性的思考。
后两句“未能弃山野,不得事篮舆。犹当谋款段,尚取州里誉”,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俗社会的约束和压力时的挣扎。他未能完全摆脱山野生活,无法像其他人那样乘坐篮舆(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仍然需要在社会中寻求认可和赞誉。这里的“款段”可能指的是低矮的马匹,诗人试图通过努力获得社会的认同,即便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妥协或适应世俗的规则。
整首诗通过马的命运隐喻,探讨了人性、社会规范和个人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困境和道德困境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