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端拱(duān gǒng)的意思:端正、挺拔。
海水(hǎi shuǐ)的意思:指大海的水,比喻广阔无垠的事物或众多繁杂的事物。
墨山(mò shān)的意思:指文采高超,墨水深沉的才子,也形容文章或书法墨迹深厚。
闹喧(nào xuān)的意思:指吵闹喧嚣、喧闹不安的样子。
仆隶(pú lì)的意思:指受人奴役、控制,失去自由的状态。
水墨(shuǐ mò)的意思:指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风格。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希声(xī shēng)的意思:希望听到消息或声音。
喧阗(xuān tián)的意思:喧嚣嘈杂,声音嘈杂。
语句(yǔ jù)的意思:语句指的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段完整的话或文字。它是人们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 鉴赏
这首诗《道经》由宋代诗人王质所作,通过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与喧嚣并存的画面,以及对道的深刻理解。
首句“端拱主人无语句”,以“端拱”形容主人的姿态,既显出其庄重之态,又暗示了主人内心的平静与深邃,仿佛在静默中思考着宇宙的奥秘,却无从表达,只能以沉默回应外界。这句诗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内省与思考的力量。
次句“台舆仆隶闹喧阗”,则将视角转向了外界,描述了主人周围的环境——台舆(可能指主人的车驾)周围,仆役们忙碌而嘈杂的声音充斥着空间。这种对比鲜明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纷扰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希声绝想忘言处”,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在“希声”(即极为寂静的状态)中,诗人似乎达到了一种忘言的境界,即超越了语言所能表达的界限,进入了一个更为深远的精神层面。这里的“绝想”意味着摒弃了所有的杂念和思考,达到了一种心灵的纯净状态,与外界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宁静。
最后一句“海水墨山书不全”,以“海水墨山”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即使是文字也无法完全捕捉到内心的感受或宇宙的真谛。这里的“书不全”意味着即便是最优秀的文字也无法完整地记录下这种超越语言所能触及的境界,强调了道的深奥与难以言传的本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谧与喧嚣、言语与沉默、文字与道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