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菁截人首,饰金誇其族。
土辟听民趋,番驯赋亦足。
可怜近为戕,将祸及床褥。
百谷(bǎi gǔ)的意思:指各种谷物的集合,泛指丰富的粮食。
不庭(bù tíng)的意思:指言辞过激,不适当,不得体。
犷悍(guǎng hàn)的意思:形容人勇猛、豪勇、粗犷的样子。
何辜(hé gū)的意思:表示无辜受冤,冤屈无处申诉。
可以(kě yǐ)的意思:表示事物具有某种能力或条件,可以实现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目的。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民则(mín zé)的意思: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治理应以民众的利益为中心。
生番(shēng fān)的意思:指新生的番人,也泛指新来的外族人。
斯民(sī mín)的意思:指人民,民众。
退避(tuì bì)的意思:指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主动避让或退让。
王化(wáng huà)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以权势强大,压制他人,使其服从自己的意志。
无因(wú yīn)的意思:没有原因、没有缘由
野鹿(yě lù)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野性难驯,不受拘束。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有生(yǒu shēng)的意思:指有生命的存在或有生活的人。
暂而(zàn ér)的意思:短暂的时间内
自昔(zì xī)的意思:自古以来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时期对边疆民族政策的讨论与忧虑。诗人石福通过对“内山有生番”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民族的野蛮与粗犷,以及他们对汉族人民的侵扰。诗中提到“王化弃不收”,表达了对政府放弃教化边疆民族的批评,认为这种放任导致了民族间的冲突加剧。
接着,诗人描述了“穿菁截人首”、“饰金夸其族”的暴力行为,强调了这些行为的残酷和频繁。对于“自昔以为常,近者乃更酷”,诗人表达了对这种长期存在的暴力行为日益加剧的担忧。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庭宜有征,振威宁百谷。”他认为应该对不守规矩的边疆民族进行征讨,以显示国家的权威,并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同时,他主张通过开垦土地、让民众自由迁徙来改变边疆地区的局势,使番族能够驯服并赋税,从而避免无休止的冲突。
最后,“无因竟退避,划疆俾肆毒。可怜近为戕,将祸及床褥。”表达了对政府不应继续退缩,而应划定边界、采取强硬措施的呼吁,同时也对可能带来的更大灾难表示了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朝时期边疆治理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诗人对和平解决边疆问题的渴望。
云雾开衡岳,波涛息洞庭。
是邦谁岳牧,西掖一文星。
有眼难人物,斯代尚典刑。
如何闲处著,不遣肃朝廷。
对酒初惊发半华,折梅还觉兴殊佳。
如何屋角西南月,只照梢头一两花。
自是向来香寂寞,不须更道影横斜。
北枝别有春无价,和靖何曾觅得些?
蜜蜂底物是生涯,花作餱粮蜡作家。
岁晚略无花可采,却将香蜡吐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