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活矛头米,惊愁笛里梅。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参回(shēn huí)的意思:指人们互相切磋、相互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非材(fēi cái)的意思:指无才能、无能力的人。
佛老(fó lǎo)的意思:指老年人虔诚信仰佛教,行为举止端庄,慈悲为怀。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矛头(máo tóu)的意思:指问题、矛盾、冲突等的主要方面或对象。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谁肯(shuí kěn)的意思:表示对于某种行为或事情,没有人愿意或敢于去做。
似许(sì xǔ)的意思:似乎可能会成为现实,但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
太息(tài xī)的意思:太息是一个表示悲伤、叹息的词语,用来形容心情沉重、忧愁或无奈。
徒何(tú hé)的意思:徒劳无功、毫无结果
吾徒(wú tú)的意思:指自己的学生或门徒。
自非(zì fēi)的意思:不是,非。
- 注释
- 乾坤:天地、世间。
焮祸:灾难、祸患。
自非材:并非出自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危活:危险的生活。
矛头米:比喻极其微小、脆弱的存在。
笛里梅:笛声中的梅花,象征寒冷和坚韧。
淫佛老:过度崇尚佛教和道教。
问参回:询问如何回归正道。
太息:叹息。
吾徒:我们这些人。
何以哉:怎么办。
- 翻译
- 如今的世界如此动荡不安,灾祸并非源自于我们这些普通人。
在危险的环境中,生活就像矛尖上的米粒,令人惊恐不安,笛声中又仿佛听见了寒冬的梅花。
世道盛行佛教和道教,无人关心如何回归正途。
一次次叹息,一次次叹息,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他以俞荪墅的杂兴四首为灵感,采用了危骊塘所次唐子西的韵脚来创作。诗中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社会风气沉迷于佛老思想的忧虑,以及对于人们忽视正道、无人关心世事的叹息。诗人感慨万分,呼唤同道之人,询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如何自处。
"乾坤今似许"描绘了天地之间似乎陷入了混乱,"焮祸自非材"暗示了灾难源于人心而非天灾,暗指社会问题出在人们的选择上。"危活矛头米,惊愁笛里梅"运用比喻,将生活困苦比作矛尖上的米粒,笛声中的梅花则象征着忧愁,形象地刻画出艰难时世的景象。
"世方淫佛老"直指当时社会盛行佛教和道教,"谁肯问参回"表达出对世人不求救赎、沉溺于虚无的失望。最后两句"太息复太息,吾徒何以哉"则是诗人深深的叹息,对自己和同类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应对这样的困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道德沦丧的哀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