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筇到远寺,为赴老僧招。
月凉如坐水,梵响似闻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漫步至远处寺庙的情景,与老僧交谈,享受清幽的环境,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首句“扶筇到远寺”,以“扶筇”(手持竹杖)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行走在山间小径上的画面,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为赴老僧招”,则点明了此行的目的,是应老僧之邀而来,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段静谧而深刻的对话。
接着,“谈柄挥松叶,清羡煮菊苗。”这两句通过“谈柄”(谈话的工具或话题)与“松叶”、“煮菊苗”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谈话内容的高雅,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松叶象征着坚韧与长寿,煮菊苗则寓意着清雅与健康,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月凉如坐水,梵响似闻潮。”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清冷与宁静。月光如水,不仅视觉上给人以清凉之感,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梵音(佛教音乐)仿佛海潮般悠扬,既表现了宗教的庄严与神秘,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之间和谐共存的感悟。
最后,“白业非难就,青山信可骄。”“白业”可能是指修行或事业,这里借指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诗人认为,达到这样的境界并非难以企及,只要心怀崇敬,就能实现。而“青山信可骄”,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自豪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