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粱俱可恋,飞去复飞还。
《于长安咏雁诗》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雁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首句“南思洞庭水”,诗人遥望南方,想象着洞庭湖的广阔与宁静,心中充满了对那片土地的深深眷恋。接着,“北想雁门关”,视线转向北方,雁门关的雄伟与险峻勾起了他对遥远边疆的遐想。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思绪的广阔与深远。
“稻粱俱可恋”一句,诗人将情感聚焦于雁的生存状态,稻谷与粮食是雁在迁徙途中不可或缺的补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需求的尊重。“飞去复飞还”,则描绘了雁群迁徙的场景,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时而南飞,时而北返,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由的追求。这一句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雁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生活哲理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鬲津马颊河
闻之治河方,利合不利分。
合则挟沙行,分则其沙屯。
沙行流乃安,沙屯泛溢频。
其言如诚当,智乃过禹人。
九河非分何,何以免涨沦。
而今岂非合,徒见淤河身。
我来过大陆,马颊与鬲津。
今古势既异,空叹其迹存。
更张岂易言,而况见未真。
利不十不变,莫如流俗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