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寇(bì kòu)的意思:指为了逃避战乱或者敌人而躲避起来。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风月(fēng yuè)的意思:风月是指风景和月亮,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或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可以表示男女之间的浪漫情愫。
伏暑(fú shǔ)的意思:指夏季的酷暑已经过去,进入盛夏,天气开始凉爽。
故庐(gù lú)的意思:指古时居住的房屋,比喻过去的住处或旧居。
兼旬(jiān xún)的意思:兼具两个十天的时间,表示时间的长久。
帘栊(lián lóng)的意思:指窗帘和窗棂,形容家境贫寒。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鸣柝(míng tuò)的意思:指评价或批评别人的言辞响亮激烈,声势浩大。
清景(qīng jǐng)的意思:指景色明净清爽,没有瑕疵。
在望(zài wàng)的意思:指事物即将到来或即将实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难入城后,在官署中寓居的情景。首句“避寇此来居”,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和行动原因,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接着,“兼旬伏暑馀”一句,不仅交代了时间跨度,也通过“伏暑”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夏日酷热的环境,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
“高城鸣柝后,落日闭门初”两句,通过“高城”、“鸣柝”、“落日”、“闭门”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边城傍晚时分的宁静画面。城楼上响起的柝声,象征着边防的警戒,而“落日闭门初”则透露出一种归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营造出一种既安宁又略带忧郁的情感氛围。
“风月自清景,帘栊非故庐”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虽然身处“清景”的风月之中,但“帘栊”却不再是熟悉的“故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往昔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这里的“清景”与“故庐”的对比,既是对当前处境的客观描述,也是内心情感的深刻流露。
最后,“草堂时在望,竹影上窗虚”两句,以“草堂”和“竹影”作为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向往。尽管身处异乡,但心中仍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竹影映照在窗上,虚实之间,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避难期间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状态,以及对自由、安宁生活的深切渴望。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情感表达显得尤为真挚和动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