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陆润夫任桂林通判》
《赠陆润夫任桂林通判》全文
明 / 徐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国论交地都亭送别时。

遐方民待久,故邑马行迟。

昼静蛮烟息,春深化日熙。

循良不忝,万里慰相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忝(bù tiǎn)的意思:不以自己的成就为荣,不以自己的失败为耻。

春深(chūn shēn)的意思:形容春天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亭(dū tíng)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商议事务的地方。也可指聚会、会议等场合。

故邑(gù yì)的意思:指故乡、故土。

国论(guó lùn)的意思:指国家的大政方针或国家的政治理论。

化日(huà rì)的意思:化解危机,消除困难。

交地(jiāo dì)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地方相接触,交界处或相互接壤的地方。

京国(jīng guó)的意思:指国都,也可用于形容地位高贵、权势显赫的人。

论交(lùn jiāo)的意思:指讨论朋友之交情。也指交朋友时要经过深思熟虑,慎重选择。

马行(mǎ xíng)的意思:指行动迅速,速度快。

蛮烟(mán yān)的意思:形容战火连绵不断,烟尘四起。

深化(shēn huà)的意思:加深、加强。

送别(sòng bié)的意思:离别时向别人送行,表示道别。

遐方(xiá fāng)的意思:指遥远的地方或远方的方向。

相知(xiāng zhī)的意思:相互了解并深知彼此的心意。

循良(xún liáng)的意思:循循善诱,引导人向善的行为。

鉴赏

此诗《赠陆润夫任桂林通判》是明代诗人徐贯所作,描绘了京城中朋友间的离别之情与对远方友人赴任的深切关怀。

首句“京国论交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京城,以及人物间在京城相聚、谈论友情的情景。接着“都亭送别时”进一步描述了在京城的官道旁,朋友即将分别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遐方民待久,故邑马行迟。”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赴任的期待与担忧,暗示了友人所去之地路途遥远,旅途艰辛,同时也体现了对友人安全的深深关切。

“昼静蛮烟息,春深化日熙。”描绘了友人出发时的环境,白天宁静,烟雾散去,春日阳光温暖,象征着友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充满希望与光明。

最后,“循良应不忝,万里慰相知。”表达了对友人品德与能力的信任,相信友人会以良好的政绩回报百姓,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安慰,即使相隔万里,这份情谊依然能够跨越时空,温暖彼此的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与关怀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和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徐贯
朝代:明

(?—1502)明浙江淳安人,字元一。天顺元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官至工部尚书。熟于边务谋划,巡视福建海道,料理苏松水患,绩亦可记。以疾乞致仕,卒谥康懿。有《馀力集》。
猜你喜欢

鹧鸪天·其三

南浦销魂第一程。萋萋芳草怨西征。

烟鬟送客参差出,春水如愁日夜生。

芳雨歇,绮云平。莫将兰桨击空明。

烟波可是明妃面,费尽丹青貌不成。

(0)

鹧鸪天·其一徐俟斋画山水屏题词

两岸春山中有溪。圩田雨足罢耕犁。

镜中每对青丫髻,树里时闻白画眉。

撑小艇,泛清漪。秦人洞口白云迷。

二千年后溪边水,照出桃花似旧时。

(0)

柳梢青.偕潘慎明、陶叔南、范烟桥诸老赴南京,中途雨霁

兀兀车摇。谈谐锋起,鬓雪潜消。

酝酿韶光,莺犹噤舌,柳未舒条。春于何处偏饶。

望不极、青青远郊。半日行程,淡晴微雨,都长新苗。

(0)

满庭芳.立秋期近,而炎威愈虐,作此祓之。寄远人

树隐鸣蝉,花栖残蝶,小庭长日清寥。

宴眠初起,风阵芰荷摇。

休羡南皮乐事,瓜果彻、渐近凉宵。

凭阑指,烟澄雾敛,星海未成桥。

回思天上伴,飞琼萼绿,无处招邀。

只采莲泾畔,遗迹偏饶。

怅望鸱夷一舸,五湖去、别载娇娆。

秋期忆,归潮有信,千里莫辞遥。

(0)

鹤冲天.和耆卿

桐阴路转,叶底残花堕。已过禁烟节,传新火。

见伊镫影畔,朱颜敛、双眉锁。久久回身坐。

不言不语,但只冷落别个。分明好事偏遭破。

先验钗凤拆,衾鸾亸。假道元无意,还则肯、相从么。

此恨天鉴那。平生心愿,未经恁般折挫。

(0)

定风波

坐傍妆台看画眉。眉间黄褪倩谁知。

一霎珠沈沧海底。难理。欢情非复少年时。

冉冉流光东去水。惊起。江亭又见雁初飞。

此日无人添半臂。耽醉。新寒唯仗酒禁持。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