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悲年已长,渐觉事难亲。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郁 上 人 唐 /姚 合 此 生 修 道 浅 ,愁 见 未 来 身 。谁 为 传 真 谛 ,唯 应 是 上 人 。自 悲 年 已 长 ,渐 觉 事 难 亲 。不 向 禅 门 去 ,他 门 无 了 因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门(chán mén)的意思:指佛教的宗派、禅宗的门派。
传真(chuán zhēn)的意思:真实传达;传递真实信息
此生(cǐ shēng)的意思:指一生、一世、终身。表示此生的时间范围,强调某种情感或决心将会贯穿整个人生。
上人(shàng rén)的意思:指高人、有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
未来(wèi lái)的意思:指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无了(wú le)的意思:没有了解或没有办法,无法解决问题或结束局面。
修道(xiū dào)的意思:修行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方法和方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应是(yìng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应该是某种状态或者应该具备某种性质。
真谛(zhēn dì)的意思:真理的本质或核心
未来身(wèi lái shēn)的意思:指未来的身份、地位或境遇。
- 注释
- 此生:这一生。
修道:修行。
浅:尚浅。
愁:忧虑。
未来身:未来身体的变化。
传真谛:传达真实的道理。
唯应:只有。
上人:高僧大德。
自悲:自我哀叹。
年已长:岁月已长。
事难亲:世事难以亲近。
禅门:禅宗。
他门:其他路径。
无了因:没有最终的答案。
- 翻译
- 我这一生修行尚浅,对未来身体的变化感到忧虑。
谁能传达真实的道理,只有那些高僧大德。
自我哀叹岁月已长,逐渐明白世事难以亲近。
我不再向禅宗寻求解脱,其他路径没有最终的答案。
- 鉴赏
此诗乃唐代诗人姚合所作,题名《寄郁上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修道浅薄、对未来感到忧虑的复杂情感,以及寻找真谛的渴望和无奈。
“此生修道浅”,反映出诗人对于自身修行不足的自省与不满;“愁见未来身”,则透露了他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担忧。这种对未来命运的关切,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思考,特别是在佛学或道教思想影响下,对生命轮回有所体悟时,更容易产生深刻的内心波动。
“谁为传真谛,唯应是上人”,诗人在寻找能够领会和传递真理的人,这里的“上人”可能指的是高僧或修行者,表达了对精神导师的渴求。这种渴求不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也反映出他对于精神寄托的迫切需求。
“自悲年已长”,诗人感慨于时光飞逝,自己已经年迈,这种对于生命流逝的感伤,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怀;“渐觉事难亲”,随着年龄增长,对世间万象的理解和接纳变得更加困难,这是由于心境变化,也可能因为看透了红尘。
最后两句,“不向禅门去, 他门无了因”,表明诗人虽有向佛法或道家寻求解脱的愿望,但似乎又感到其他的门派或修行方式都无法真正解答他内心的困惑。这里的“了因”指的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感慨体现出诗人对于精神世界深层次追问的挣扎。
总的来说,此诗通过对个人生命、修道过程和未来命运的沉思,展现了一位唐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精神探索上的苦恼与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梦太白西峰
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
遗我太白峰,寥寥辞垢氛。
结宇在星汉,宴林闭氤氲。
檐楹覆馀翠,巾舄生片云。
时往溪水间,孤亭昼仍曛。
松峰引天影,石濑清霞文。
恬目缓舟趣,霁心投鸟群。
春风又摇棹,潭岛花纷纷。
题崇福寺禅院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