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庵罗(ān luó)的意思:指人多而杂乱,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或事物杂乱无序。
大圆(dà yuán)的意思:指情况或形势非常顺利,没有任何困难或障碍。
法尘(fǎ chén)的意思:指佛法的光辉,也比喻人的学问、修养或名誉。
非法(fēi fǎ)的意思:违反法律的行为
龟毛(guī má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过于挑剔、小心翼翼,追求完美,不苟同。
空华(kōng huá)的意思:指虚幻、空洞的华丽外表,没有实质内容或内涵。
楞伽(léng jiā)的意思:指人愚昧无知,不明事理。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入心(rù xīn)的意思:深深地记在心中,使人难以忘怀。
兔角(tù jiǎo)的意思:形容东西极其稀少或微不足道。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心心(xīn xīn)的意思:形容内心深处的感觉或情感。
犹如(yóu rú)的意思:形容两者之间非常相似或相仿。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圆镜(yuán jìng)的意思:指圆形的镜子,比喻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本来面貌的人或事物。
自性(zì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本身的特性、性格、本质。
龟毛兔角(guī máo tù jiǎ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过于挑剔、苛求小节,追求完美。
- 鉴赏
这首诗《读楞伽经》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通过独特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教中关于法与心、渐悟与顿悟、真实与虚幻的主题。
首句“楞伽三万六千偈,百八句中成自性”以楞伽经中的丰富教义为背景,指出在浩瀚的佛法中,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修行者自身本性的觉醒。接下来,“法法非法离法尘,心心无心入心病”则深入探讨了法与心的关系,指出真正的法并非外在的规则或教条,而是内在心灵的自然流露;而心也并非实体,而是不断变化的意识状态,因此追求心的平静而非执着于心本身。
“渐熟当似庵罗果,顿照犹如大圆镜”运用了比喻,将渐悟的过程比作庵罗果的成熟,需要时间与耐心;而顿悟则如同大圆镜,能瞬间映照出万物的真实面貌,揭示了两种不同修行路径的特征。最后,“龟毛兔角妄有无,海浪空华不清净”则进一步阐述了对虚幻与真实的理解,指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如同龟毛兔角般不存在,海浪与空花一样短暂且不纯净,以此提醒人们要超越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内观自我,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觉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