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登游(dēng yóu)的意思:指人们登上高山、游历风景名胜。也可比喻文人墨客游历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和启迪。
浮花(fú huā)的意思:指表面上华丽而没有实质内容的东西。
花气(huā qì)的意思:形容人的气质高雅、温文尔雅。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入山(rù shān)的意思:进入山林
山堂(shān táng)的意思:指山中的大堂,比喻学问渊博、才能出众的人。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四时(sì shí)的意思:四季,指一年四个季节的循环变化。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万丈(wàn zhàng)的意思:形容高大、壮丽、浩大的景象或气势。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袭衣(xí yī)的意思:指衣服被迅速地抓住或夺走。
下方(xià fāng)的意思:指在某个位置的下面或下面的方向。
遥岑(yáo cén)的意思:指距离遥远,相去甚远。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一上(yī shàng)的意思:指一出现、刚一上来的意思。
- 鉴赏
这首明代赵鹤的《登岱四首(其二)》描绘了登山者在泰山之巅的所见所感。首句"一上遥岑万丈苍",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山峰之高峻,苍翠之深沉。"天风应为袭衣裳",形象地表达了山风的强劲,仿佛能穿透衣物,暗示了登山者的艰辛。
"鸡鸣往往看东日",通过鸡鸣报晓,展示了黎明的到来,也寓含着登山者对新的一天的期待。"人语时时到下方",则描绘了山下人间烟火的气息,增添了生动的层次感。
"云暗钟声连海树,春浮花气入山堂",写出了山中寺庙的宁静与春意盎然,钟声回荡在云雾间,花香飘入山堂,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四时未歇登游兴,翻说崖禽唤客忙",表达了诗人对四季变换中登山的乐趣始终不减,甚至觉得山中的鸟儿也在催促他继续游玩,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以及登山者的心境,富有诗意和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赠郑秘书徵君石沟溪隐居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閤交夔龙。
俛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寄崔少监
微微西风生,稍稍东方明。
入秋神骨爽,琴晓丝桐清。
弹为古宫调,玉水寒泠泠。
自觉弦指下,不是寻常声。
须臾群动息,掩琴坐空庭。
直至日出后,犹得心和平。
惜哉意未已,不使崔君听。
荅刘禹锡白太守行
吏满六百石,昔贤辄去之。
秩登二千石,今我方罢归。
我秩讶已多,我归惭已迟。
犹胜尘土下,终老无休期。
卧乞百日告,起吟五篇诗。
朝与府吏别,暮与州民辞。
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
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
为郡已周岁,半岁罹旱饥。
襦裤无一片,甘棠无一枝。
何乃老与幼,泣别尽沾衣。
下惭苏人泪,上愧刘君辞。
秋寄微之十二韵
娃馆松江北,稽城浙水东。
屈君为长吏,伴我作衰翁。
旌旆知非远,烟云望不通。
忙多对酒榼,兴少阅诗筒。
淡白秋来日,疏凉雨后风。
馀霞数片绮,新月一张弓。
影满衰桐树,香凋晚蕙丛。
饥啼春谷鸟,寒怨络丝虫。
览镜头虽白,听歌耳未聋。
老愁从此遣,醉笑与谁同。
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
可怜朝暮景,销在两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