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年前弱冠,设盆犹忆唱闽词。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五(bǎi wǔ)的意思:形容人年龄老迈,已经过了五十岁。
城市(chéng shì)的意思:指城市里的繁忙和喧嚣。
春色(chūn sè)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绚丽。
到时(dào shí)的意思:指到了指定的时间或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刻。
二三(èr sān)的意思:指年龄较小的人,也可指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的人。
湖山(hú shān)的意思:湖山是指湖泊和山脉,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观。
了不(liǎo bù)的意思: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或已经彻底了结,没有任何遗憾。
名胜(míng shèng)的意思:形容人物的声望和名誉很高。
如斯(rú sī)的意思:如此,这样
弱冠(ruò guàn)的意思:指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用来形容年纪轻轻就显示出了成熟和才华出众。
韶华(sháo huá)的意思:韶华指的是美好的年华或者青春时光。
我辈(wǒ bèi)的意思:指同一辈分的人,表示自己和同辈人的身份和地位。
吾人(wú rén)的意思:指自己或我们
相携(xiāng xié)的意思:一起前进,共同努力
原来(yuán lái)的意思:原本的样子,事情的真相,过去的情况。
- 翻译
- 湖光山色如今已这般美丽,城市的变化我们几乎难以察觉。
春天的美景如同画卷,有名的景点总是能激发诗人的灵感。
突然想起,我们在这些地方相伴时的情景,谁能记得我们初次来到这里的情景呢?
五十四年前我还是个二十岁的年轻人,那时的记忆中还能回想起唱闽地的歌曲。
- 注释
- 湖山:湖光山色。
春色:春天的景色。
城市:城市。
原来了:几乎难以察觉。
百五韶华:春天的全部时光。
全似画:如同画卷。
二三名胜:有名的景点。
总能诗:总是能激发诗人的灵感。
忽惊:突然想起。
我辈:我们这些人。
相携:相伴。
谁识:谁能记得。
吾人:我们。
始到时:初次来到的时候。
五十四年:五十四年前。
弱冠:二十岁。
设盆:记忆中。
犹忆:还能记得。
唱闽词:唱闽地的歌曲。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历图景,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湖山之美和城市之繁华,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自我情感的抒发。
"湖山春色已如斯"一句直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湖光山色交织出的一幅美丽画卷。紧接着的"城市原来了不知"则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忽略和淡漠,或许是诗人对于世俗生活有一种超脱之感。
"百五韶华全似画,二三名胜总能诗"两句中,“百五”指的是115岁,这里可能是夸张手法,用来形容春天的美丽如同一幅永恒的画卷。而“二三名胜”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名山大川的熟知和热爱,以及他对这些景致能够即兴赋诗的自信。
"忽惊我辈相携处,谁识吾人始到时"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和陌生感。诗人与友人同游,却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让他感到有些许陌生和迷茫。
"五十四年前弱冠,设盆犹忆唱闽词"则是诗人对往事的追溯,他回想起54年前的自己,当时正值弱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现在依旧记得当年在某个场合设宴饮酒并吟唱闽南歌谣的情景。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对于青春岁月和友情的珍视之情。通过对比现实与回忆,诗人在时间的长河中寻找自我和生活的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不看谒
不谒公侯,不疏贫贱,不求富贵荣华。
不餐美膳,不敢厌衣麻。
不发无明火烛,不著境、亦不思家。
般般不,不忘师旨,炉炼自朱砂。
逍遥真自在,清闲活计,云水生涯。
对风邻月伴,满泛流霞。
悟彻长生冬视,又何必、驰骋矜夸。
将来去,祥云瑞霭,步步衬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