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圜土(huán tǔ)的意思:指圆形的土地,比喻天下或国土的范围。
借言(jiè yán)的意思:借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岭外(lǐng wài)的意思:指距离自己所在地较远的地方。
民牧(mín mù)的意思:指国家的统治者或领导者善于治理百姓,保护民众的生活和利益。
鹊喜(què xǐ)的意思:形容喜事临门,好运降临。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神君(shén jūn)的意思:指神明或神灵。
圣世(shèng shì)的意思:圣世指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世界,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
戍楼(shù lóu)的意思:指军队在边防地区建立的防御工事,也用来比喻守卫边疆、保卫国家的人。
天南(tiān nán)的意思:指南方,南方。
五岭(wǔ lǐng)的意思:指中国境内的五大山脉,也用来形容山岭重叠、连绵不绝的景象。
循良(xún liáng)的意思:循循善诱,引导人向善的行为。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为祝贺海丰县令周公政绩卓著而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表达了对周公治理才能的高度赞赏。
首联“圣世求民牧,神君逭主忧”,开篇即点明主题,以“圣世”、“民牧”、“神君”、“逭主忧”等词语,既赞美了周公在圣明时代为百姓谋福利的高尚品德,也暗示了周公在治理地方时能有效减轻朝廷的忧虑,体现出他深得朝廷信任与倚重。
颔联“循良冠五岭,劳勚阅三秋”,进一步赞扬周公的政绩。通过“循良”、“冠五岭”、“劳勚”、“阅三秋”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周公在五岭地区推行仁政、勤勉治理的卓越表现。其中,“冠五岭”不仅指地位之高,更寓意其政绩卓绝,超越同僚;“劳勚”则强调了周公在任期间的辛勤劳作,不辞辛苦;“阅三秋”则以时间之长,表明周公的治理效果持久且深远。
颈联“鹊喜巢圜土,乌慈哺戍楼”,运用自然界的鸟兽行为作为隐喻,进一步赞颂周公的德政。鹊鸟筑巢于圆土之上,象征着周公的仁政如同春风化雨,使百姓安居乐业;乌鸦慈爱地哺育幼鸟,比喻周公对百姓的关怀如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周公政绩带来的社会和谐与安宁。
尾联“天南悬福曜,岭外借言游”,以天南之地的福光和岭外的游历为喻,表达了对周公政绩的崇高评价。福曜象征着周公带来的福祉如同天边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南方;“岭外借言游”则意味着周公的政绩不仅局限于一地,而是影响深远,甚至被赞誉为可以游历四方的佳话。这一联将周公的政绩与自然美景相融合,赋予了其更为广阔深远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周公政绩的多角度描绘,不仅高度赞扬了他的治理才能和道德品质,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情感饱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