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沉香蟹子·其二》
《沉香蟹子·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小小招潮物,雕成得水沉

怜香胆细,持入绣囊深。

化石无命,衔禾亦有心

红螺多腹汝,会向万州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红螺(hóng luó)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红润如螺旋。

化石(huà shí)的意思:指古代动植物或其遗体在地下经过长时间的沉积、石化而形成的矿物质固结体。也比喻保守、僵化的思想或事物。

会向(huì xiàng)的意思:指人具备向善、向上的品质,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怜香(lián xiāng)的意思:怜悯、同情香花,比喻对美好事物或有才华的人心生怜惜之情。

水沉(shuǐ chén)的意思:形容事物沉没、消失或被人遗忘。

无命(wú mìng)的意思:没有命运或命运不可预测

小小(xiǎo xiǎo)的意思:小心谨慎,非常小心

绣囊(xiù náng)的意思:指珍藏着绣品的囊袋,比喻内藏着才华、智慧或计策。

有心(yǒu xīn)的意思:用心、用意

招潮(zhāo cháo)的意思:引起大规模的反响或影响。

鉴赏

这首诗以沉香蟹子为题,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的情感相融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界微小生命独特而细腻的观察与感悟。

首句“小小招潮物,雕成得水沉”描绘了沉香蟹子的形态,虽小却蕴含着大自然的精巧雕琢,仿佛是水中的沉香,既体现了其物质形态之美,也暗示了其内在价值的珍贵。

“为怜香胆细,持入绣囊深”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沉香蟹子的怜爱之情。这里的“香胆”不仅指蟹子体内可能含有的香气,更象征着其内在的品质与价值。诗人将其小心翼翼地带入绣囊深处,表现了对这一微小生命的珍视与保护。

“化石宁无命,衔禾亦有心”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沉香蟹子虽小,但同样拥有生命,其存在并非无意义。诗人通过“化石”与“衔禾”的对比,强调了生命无论大小,都应被尊重和理解,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红螺多腹汝,会向万州寻”以红螺类比沉香蟹子,暗示了两者在自然界中的相似之处——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诗人期待着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发现更多像沉香蟹子这样的生命奇迹,表达了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和对生命多样性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沉香蟹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生命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动人。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感事

征衣消尽洛阳尘,泣向东风拭泪痕。

不及青春归有信,一年一别乐游园。

(0)

谢叶司理徐知县见贻之什

书生自是钻简蠹,净业还从竹背来。

新诗细字行茂密,惊蛇起草盘蛟回。

是身政欠虎头画,望山气如还枥马。

翛然君子六千人,不受湘灵清泪洒。

竹林定交业已成,北窗读书吾伊声。

金鱼玉带不汝却,社中未厌山王名。

(0)

北窗雅言寄朱仁叔

风日暖,天大裘。蝇飞打窗油,北窗坟策高于丘。

我欲发视劳牵抽,把酒起望天门陬。

斜鸿书破半张纸,枯荷网空散铅水。

机中挑出锦文诗,泪满鸳鸯半身紫。

新愁波不穷,后愁更随风。

美人如娇春,何物可御冬。

古人已恨愁不足,却遣今人送愁续。

轻将玉斧赠吴刚,漏得寒光照孤宿。

素女为天拣退丝,伶伦猛截孤生枝。

沙虫含冤射千载,谁劝黄竹栽瑶池。

歌夜长,歌夜短,淮南桂枝香满满。

为君持酒寿金人,少待露盘辞玉碗。

(0)

丙戌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其六

城郭人家饯岁寒,裁红剪翠馔春盘。

湖滨老圃无时态,绕屋畦蔬向晓看。

(0)

登祝融峰

祝融高莫比,身到胜传闻。

日动洞庭水,风开衡岳云。

老僧冬离寺,群狖夜归坟。

后洞连方广,山头路即分。

(0)

题赵明叔新居

社坛侧近地图宽,所作园池亦在间。

十万人家城里住,少闻人有对门山。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