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河 湟 有 感 唐 /司 空 图 一 自 萧 关 起 战 尘 ,河 湟 隔 断 异 乡 春 。汉 儿 尽 作 胡 儿 语 ,却 向 城 头 骂 汉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城头(chéng tóu)的意思:指在城墙上,多指在高位上。
儿语(ér yǔ)的意思:儿童之间的语言交流方式
隔断(gé duàn)的意思:
[释义]
(动)阻隔,使断绝。
[构成]
动补式:隔〈断
[例句]
高山大河不能隔断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和往来。(作谓语)汉人(hàn rén)的意思:指中国汉族人民,也泛指中国人。
汉儿(hàn ér)的意思:指勇敢、刚强的男子。
河湟(hé huáng)的意思:河湟是指黄河和湟水的合称,也用来比喻边疆地区。
胡儿(hú ér)的意思:形容人行动放纵,不拘束。
萧关(xiāo guān)的意思:形容边疆荒凉、人烟稀少的地方。
异乡(yì xiāng)的意思:指与自己的家乡不同的地方,指外地或外国。
一自(yī zì)的意思:自己一个人,独自一人
战尘(zhàn chén)的意思:指战争的烽烟和尘土,也比喻战争中的杀伐和残酷。
- 注释
- 一自:自从。
萧关:古代边关名,这里代指战争发生的地方。
战尘:战争的烽烟。
河湟:黄河和湟水流域,古代汉族聚居区。
隔断:阻隔。
异乡春:故乡的春天,象征和平美好的生活。
汉儿:汉人。
尽作:全都变成。
胡儿语:胡人的语言,指被占领区人民被迫接受外来文化。
却向:反而,却在。
城头:城墙之上。
骂汉人:辱骂其他的汉人,暗示内部矛盾与人心的复杂。
- 翻译
- 自从萧关发生战事,河湟地区与故乡的春天隔绝。
汉人全都学会了胡人的语言,却在城头上辱骂其他汉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民族冲突的情境。"一自萧关起战尘",萧关是古代边关之一,这里战尘骤起,说明战争已经爆发,并且可能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给当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河湟隔断异乡春"中的“河湟”指的是黄河和湟水,它们成为阻隔故乡与异乡的自然屏障,而“异乡春”则是对流离失所者心中无法触及的温暖和生机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表达了民族文化同化与冲突的复杂情感。"汉儿"指的是汉族人,而"胡儿"则是对其他民族的称呼。在战乱中,一些汉族人可能被迫或选择学习并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作胡儿语),但这种文化上的同化并没有带来和平共处,反而在城头上还能听到对汉人的谩骂声。这不仅是语言的变化,更是心灵深处认同感受的一种扭曲。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民族冲突以及文化同化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战争带来的悲凉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