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博闻(bó wén)的意思:形容知识渊博,见闻广泛。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地图(dì tú)的意思:地图是指用来描述地理信息的一种图形表达方式。它可以展示地球上的陆地、水域、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帮助人们了解地理位置、方位和距离。
假道(jiǎ dào)的意思:指以虚假的借口或手段来达到某个目的。
金城(jīn chéng)的意思:指坚固的城墙或堡垒,也比喻坚不可摧的力量、稳固的立场。
巾箱(jīn xiāng)的意思:指行李箱或行囊,比喻旅行、迁徙等。
历山(lì shān)的意思:历史悠久、历久弥新。
历历(lì lì)的意思:清晰明了,如实详细。
美玉(měi yù)的意思:指非常美丽珍贵的玉石,也比喻非常优秀的人或事物。
齐终(qí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达到同一目标或同一结果。
潜夫(qián fū)的意思:指隐藏在暗处、暗中行动的人。形容行事隐秘、不露声色。
三献(sān xiàn)的意思:指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敬意或谦逊,而多次献上自己的贡献或供奉。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是古(shì gǔ)的意思:指事物过时、陈旧、不适应现实的状态或观念。
未入(wèi rù)的意思:未曾进入或未达到某个境界或状态。
一卷(yī juà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应须(yìng xū)的意思:应该,必须
舆地(yú dì)的意思:形容地势平坦、广阔。
玉座(yù zuò)的意思:指皇帝的宝座,也用来比喻权力高位或统治地位。
真儒(zhēn rú)的意思:指真正的儒家学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问。
职方(zhí fāng)的意思:指担任官职的人,也可以指政府机关。
舆地图(yú dì tú)的意思:指舆论的分布和态势,也可指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倾向。
- 注释
-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山河:指江山、领土。
博闻:广博的知识。
古潜夫:古代深藏不露的贤人。
金城:坚固的边防城市。
职方考:边疆的职务考核。
玉座:皇帝的宝座。
虢:古代诸侯国名。
假道:借路。
真儒:真正的儒家学者。
美玉:比喻人才或珍贵的事物。
三献:古代表示敬意的三次献礼。
巾箱:箱子,这里指收藏物品的地方。
珷玞:一种似玉的石头,用来比喻假冒的美玉。
- 翻译
- 壮丽江山如画卷展开,博学多识似古代隐士。
尚未任职边疆考绩,皇帝正在详阅地图详查。
攻取虢国无需借道,战胜齐国恐怕还得用真才实学。
自古以来,美玉需多次献礼,怎能与箱中粗糙仿品相比。
-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周必大对好友升卿携带的中原六图的赞赏和对其深入历史知识的敬佩。首句"历历山河一卷书"形象地表达了地图如画卷般展现了壮丽的江山,显示出升卿的学识渊博。诗人以"博闻疑是古潜夫"赞誉升卿的知识广博,仿佛古代的隐士潜心学问。
接下来的两句"金城未入职方考,玉座正披舆地图"进一步赞美升卿对军事地理的精通,即使在金城未得实际职务,他也能凭借地图详尽分析战争策略。诗人暗示,升卿的智慧可能超越了传统的军事谋略,更倾向于使用真正的儒家智慧。
"取虢不应须假道,胜齐终恐用真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升卿战略眼光的独特见解,认为他提出的策略不会像古代攻取虢国那样需要借助他国,而可能是通过真正的儒家理念来取得胜利。
最后,诗人以"从来美玉劳三献,岂比巾箱袭珷玞"作结,将升卿的才华比喻为珍贵的美玉,强调其价值远超寻常,暗示他的见识和智慧并非寻常人所能及,巾箱中的珷玞(仿制的美玉)无法与之相比。
整首诗赞美了升卿的学识、智谋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寓含了对传统智慧的推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代州城楼望老营堡有感
寒色浮城上,遐荒尽目前。
南云接汾晋,东路转幽燕。
烽举兵威振,冬来杀气连。
烈风边马乱,斜照汉旌悬。
诸将宁无术,三军更可怜。
黄昏出鬼火,白日断人烟。
实赖中朝盛,还期众垒全。
死生多为国,赏罚本由天。
摛赋吾聊尔,凭高此怅然。
感怀空伫立,枯木下乌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