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折桂寺》
《游折桂寺》全文
明 / 赵参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蹑磴扪萝五峰,寺开峰下隐深松。

小桥横涧人稀度,残刻空台藓密封

天外长江凭客俯,云中数亩足僧供

此来莫讶凌危巘,犹有天池隔几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刻(cán kè)的意思:指残缺的刻画或雕刻。

长江(cháng jiāng)的意思:指中国最长的河流,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广阔、气势雄伟。

扪萝(mén luó)的意思:触摸葡萄藤,意指触摸事物的表面而不深入了解其真相。

密封(mì fēng)的意思:指封闭或封锁,使外界无法进入或了解内部情况。

僧供(sēng gòng)的意思:指尊敬佛教僧人供养香火和物品。

天外(tiān wài)的意思:指超出人们平常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外。

天池(tiān chí)的意思:指天空中的湖泊,形容湖泊辽阔壮丽。

外长(wài zhǎng)的意思:指外交部长,也可以泛指国家的外交官员。

五峰(wǔ fēng)的意思:指山峰高耸,形成五个峰顶。比喻事物高大、繁多。

小桥(xiǎo qiáo)的意思:小桥通常指小型的桥梁,也用来比喻狭窄的通道或连接两个地方的重要纽带。

隐深(yǐn shēn)的意思:隐蔽而深奥的意思,形容事物含义深远,不易被人理解。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中数(zhōng shù)的意思:指在数量上居中,既不多也不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折桂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蹑磴扪萝上五峰”,生动地展现了攀登的过程,通过“蹑”和“扪”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登山时小心翼翼、手攀藤蔓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探险的氛围。“寺开峰下隐深松”,则将寺庙巧妙地融入自然之中,仿佛是山林间不经意间发现的一处静谧之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接着,“小桥横涧人稀度,残刻空台藓密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折桂寺周边环境的幽静与古老。小桥横跨山涧,行人稀少,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而“残刻空台藓密封”则通过“残刻”和“空台”表现了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而“藓密封”则强调了自然的覆盖与生长,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生命力。

“天外长江凭客俯,云中数亩足僧供”,这两句将视角拉高,从山寺俯瞰长江,展现出宏大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佛教中对宇宙与自然的敬畏之心;而“云中数亩足僧供”则描绘了僧侣们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修行的场景,体现了佛教与自然的融合。

最后,“此来莫讶凌危巘,犹有天池隔几重”,表达了作者对于攀登艰难的不以为意,以及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同时,也暗示了折桂寺所在的山峰之高峻,以及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独特性,增添了神秘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折桂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美丽与宁静,还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宗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赵参鲁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张仲宗有诗怀归因次其韵勉之

相逢无日不怀归,又是春山听子规。

休叹豺狼迷道路,似闻貔虎仆旌旗。

那从薄俗求青眼,还向高堂念白眉。

南望孤云应目断,殊方岁月易推移。

(0)

尸解颂

顶上雷声霹雳,混沌落地无踪。

今朝得路便行,骑个无角火龙。

(0)

断云

断云西南来,好风东北去。

翩然两无心,空中忽相遇。

化为一尺雪,照我亭前路。

昔者甚可怜,今来渺无处。

故人多勌色,留我不少住。

羁愁动中肠,疾病增百虑。

虚庭著明月,皎皎如积素。

不见乘鸾子,空怀旧烟雾。

(0)

凌歊晚眺

故乡南望几时回,落日登临眼自开。

倚杖独看飞鸟去,开窗忽拥大江来。

伤心不见姑溪老,抱病聊寻宋武台。

岁晚无人吊遗迹,壁间诗在半灰埃。

(0)

春日山行

缓鞚青丝马不嘶,春山草长静柴扉。

迸林新笋斑斑出,隔水幽禽款款飞。

雨过泉声鸣岭背,日长花气扑人衣。

云藏远岫茶烟起,知有僧居在翠微。

(0)

和运司园亭·其四海棠轩

文锦初动机,晨霞欲敷照。

香传雪楼浓,影落玉溪倒。

子美不能赋,春工一何妙。

惟有赏心人,相逢祇微笑。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