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单令九日二绝·其一》
《和单令九日二绝·其一》全文
宋 / 胡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爽气深秋九霄,凭高眼界迥寥寥

凄风但可开黄菊,零露行应到蓼萧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但可(dàn kě)的意思:指虽然有一定的限制或条件,但还是可以做到或实现。

高眼(gāo yǎn)的意思:对某人或某事物看得很高,给予很高的评价和期望。

九霄(jiǔ xiāo)的意思:形容非常高远,极其广阔。

蓼萧(liǎo xiāo)的意思:形容草木凋零、景象凄凉。

寥寥(liáo l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非常稀少。

零露(líng lù)的意思:指早晨露水未干,形容时间很早。

凭高(píng gāo)的意思:凭借高处的优势或高位的权力来支配或控制他人。

凄风(qī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哀怨。

深秋(shēn qiū)的意思:指秋季深入,表示时间已经进入秋季的深处。

爽气(shuǎng qì)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愉快。

眼界(yǎn jiè)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见识、知识范围或思维方式。

翻译
秋天的清爽气息直通九天,站在高处视野格外开阔。
寒风吹过只令菊花盛开,零星的露水将洒向蓼和萧瑟的植物。
注释
爽气:秋天的凉爽清新之气。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远的地方。
凭高:站在高处。
眼界:视野。
迥寥寥:非常开阔。
凄风:寒冷的风。
黄菊:黄色的菊花,象征坚韧或秋天。
零露:零星的露水。
蓼萧:蓼和萧瑟的植物,泛指秋季草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清冷气象,诗人站在高处,视野开阔,感受到秋天的清爽直达天际。秋风虽然凄凉,却能吹开金黄的菊花,而零落的露水似乎也将滋润着路边的蓼萧草丛。整体上,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坚韧生命的赞美。胡寅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对秋日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胡寅

胡寅
朝代:宋   字:明仲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生辰: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猜你喜欢

赋椿楸二树

爱均召伯棠,名殊诸葛菜。

轩槛顿辉光,东西相映带。

此意存千年,其势当两大。

梨枣况久生,于焉称内外。

(0)

诸人集予贫乐轩赏花以直把春赏酒都将命乞花为韵深得把字

旭日酿融和,化工幻夭冶。

吾家最岑寂,亦有花枝亚。

光浮蝶翅动,香倩蜂须惹。

名传文中谱,品入赵昌画。

春归不可挽,恐被东风嫁。

急呼我辈人,趺坐花阴下。

虽无裙可幄,赖有草堪藉。

但愁欢未阑,酒尽不容把。

明年长安城,走马逐东野。

(0)

丰城道中

西风著衣袂,凉意晓来加。

宿露眩光彩,朝阳湿精华。

人烟互疏密,物色兴叹嗟。

喧嚣鸭子市,萧索渔人家。

皂裙妇多跣,及冠男犹髽。

挽犁并双牸,截江横流沙。

佐饭缺蔬茹,作糜和鱼虾。

湖田不薅草,沙畦多莳麻。

露空立禾架,结屋卧牛车。

水叶枯荷芰,山果瘦梨楂。

乌桕动千树,杂木不一丫。

缘塍豆欲实,编篱槿才花。

三分莫问酒,一啜不可茶。

行行入暮烟,两两数归鸦。

联步得姻戚,浪语殊欢哗。

毕景自忘倦,所历不觉遐。

问宿于谁馆,有轩临水涯。

暗壁飞蝙蝠,皓月升虾蟆。

式盘叠饼饵,击缶出旧瓜。

携来尚馀樽,取酌如流霞。

少饮不必醉,遣兴固自嘉。

欲眠复出门,渔灯认蒹葭。

(0)

雨卧舟中

不许抬头篷底下,仅容舒膝簟中间。

听风听雨听滩浪,才得晴时出看山。

(0)

好事近.寿刘须溪

桃脸破初寒,笑问刘郎前度。

为说贞元朝上,缥缈年桥午。

百年方半日来多,且醉且吟去。

须信剑南万首,胜侯封千户。

(0)

万卷堂

世人无远韵,挟策干浮云。

识字仅有数,得志无短檠。

太丘妙家法,不肯卤耕耘。

藏书浩无际,兀坐观沧溟。

寒陋鄙李邕,假书勤朝昏。

过眼如杜甫,散为笔下神。

一家今四杰,射策到王庭。

自视犹细事,家塾方讨论。

嗟我未闻道,政作钻纸蝇。

会同阿戎去,从公问斲轮。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