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伐一樗死,暮伐千樗蘖。
尔终不自谋,几日不缺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七)耒问斧》。从艺术风格和用词来看,这首诗深含哲理,通过对斧(一种古代工具)的比喻,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子斧谁尔为,黑白大分别。”这里的“子斧”指的是持斧之人,用“黑白大分别”来形容其重要性,可解作是非选择或判断的重要性。诗人以此开篇,引出一个深刻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个体命运与社会责任的巨大差异。
“朝伐一樗死,暮伐千樗蘖。”这里通过对比早晨砍伐一棵树可能会遇到生命危险,而晚上却能顺利砍伐成千上百棵树来形容命运的不可预测性,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后果影响之大。用“樗”和“蘖”来形容量的不同,强调了数量与结果之间的不成正比关系。
“尔终不自谋,几日不缺折。”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于命运的无力感和对未来不可预知性的担忧。用“尔终不自谋”来指代个体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只能随波逐流;“几日不缺折”则是问询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中,能否找到一条不会导致失败或悲剧的道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斧和砍伐树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自由意志与历史必然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蕴含哲理,也表现出诗人的忧虑心态及对未来不可知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