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文 翁 石 室 唐 /裴 铏 文 翁 石 室 有 仪 形 ,庠 序 千 秋 播 德 馨 。古 柏 尚 留 今 日 翠 ,高 岷 犹 蔼 旧 时 青 。人 心 未 肯 抛 膻 蚁 ,弟 子 依 前 学 聚 萤 。更 叹 沱 江 无 限 水 ,争 流 只 愿 到 沧 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播德(bō dé)的意思:传播美德,弘扬道德风尚。
沧溟(cāng míng)的意思:沧溟指大海的广袤无垠,也用来比喻宽广无边的事物。
德馨(dé xīn)的意思:德行美好,声誉卓著。
弟子(dì zǐ)的意思:弟子指的是学生、徒弟,特指拜师学艺的人。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旧时(jiù shí)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如同一场梦境般虚幻、逝去。
聚萤(jù yíng)的意思:聚集蜜蜂或萤火虫。比喻聚集人才或群众。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秋播(qiū bō)的意思:在秋季播种农作物。比喻做事要按时机、环境、条件来安排。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石室(shí shì)的意思:指囚禁在石头建成的牢房中。
沱江(tuó jiāng)的意思:指宽阔的江河。
文翁(wén wēng)的意思:指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无限(wú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界限,没有尽头或止境。
庠序(xiáng xù)的意思:指学校的规模、建筑和设施。
依前(yī qián)的意思:按照以前的方式或顺序进行。
仪形(yí xíng)的意思:形态端庄,举止得体,有礼貌。
争流(zhēng liú)的意思:争夺流动的机会或地位。
- 注释
- 文翁:汉代官员,以兴办教育而闻名。
石室:古代学校或藏书之处。
仪形:威严的形象或遗迹。
庠序:古代的学校。
德馨:美德的芳香。
古柏:长寿的古树。
今日翠:现今的翠绿。
高岷:指岷山。
犹蔼:仍然茂盛。
人心:人的内心。
抛膻蚁:放弃淳朴的生活方式。
弟子:学生。
聚萤:古代学子夜晚点萤火虫照明读书。
沱江:长江上游支流。
沧溟:大海。
- 翻译
- 文翁石室留下了威严的形迹,千年学府传播着道德的芳香。
古老的柏树依然翠绿如昔,高大的岷山依旧弥漫着过去的青葱气息。
人们的心中不愿舍弃淳朴,学子们依旧像古人那样刻苦学习,点灯夜读。
更令人感叹的是沱江滔滔江水,只愿它奔流不息,直入大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其石室中修身养性、传道授业的景象。文翁石室不仅是物理空间,也是精神世界的寄托,仪式性的“仪形”和“庠序”彰显了古人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的“千秋播德馨”表达了学者希望美德流传千秋的愿望。
“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两句通过对比,将自然景物(古老的柏树)与人事(石室中的修养生活)相联系,寄寓了诗人对于不变应万变、坚守理想的赞美。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则透露了诗人面对世俗纷争,不愿轻易放弃理想追求,而是与弟子们一道,像聚集萤火虫一般,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和真理。
最后两句“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祗愿到沧溟”借助沱江的奔流,不仅写出了自然景物的壮观,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学问无穷、志向远大的渴望。这里的“争流”和“祗愿”,强调了不懈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坚定意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石室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学问探索的执着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不饮酒二十首·其十一
我有一枝藤,尝拄海蠃巅。
东南抗巨灵,北与楚云连。
目不接千里,江山常现前。
青嶂皆崒嵂,排叠成蜿蜒。
桐椅昼森森,灵鷟翔翩翩。
幽谷产奇葩,临厓喷飞泉。
中有凌霄台,登高望神仙。
驾鸿乘空来,上下生紫烟。
此岂梦中事,亦非意云然。
太白醉一斗,酒中无百篇。
我无太白才,宁当醉时诠。
愿听予一曲,长谣叹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