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于身不见,亦不见庭人。
《后天易吟三十首·其二十一》全文
- 注释
- 背:背对,转身背向。
于:对于。
身:身体。
见:看见。
庭人:庭院中的人。
物我:物我两忘,指超越物我界限。
俱:都。
无与:没有关联,不被影响。
真:真实,本质。
- 翻译
- 背对着自己,看不见自己的身影,
庭院中的人也看不见。
- 鉴赏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所作,名为《后天易吟三十首》中的第廿一首。现在我们来鉴赏这四句话:
背于身不见,亦不见庭人。
物我俱无与,方知止处真。
诗人通过“背于身不见”和“亦不见庭人”,表达了超脱尘世的境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被外界的事务所缠绕,而难以看到自己的内在,也很少有机会去观察周围的人。这里,诗人通过这种描述,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独处自得的情感。
接着,“物我俱无与”,则进一步强调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隔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和万物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直接的交集。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困难的一种感慨,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宇宙万物本质孤立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方知止处真”,则揭示了诗人的哲思。只有当我们与外界的联系减弱,甚至消失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所在。在这个过程中,诗人找到了一个精神上的“止处”,即心灵的归宿和平静。这也暗示着一种修养,一种通过内省来达成自我认知与自我超越的途径。
总体来说,这四句话构建了一个从外向内、由表及里的思考路径。诗人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引导读者走进心灵深处,寻找那个永恒不变的“真”之所在。这既是诗人的个人修行,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