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戍楼中,不寐空徬徨。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荒(bā huāng)的意思:指遍及八方的荒凉之地,形容非常偏远、边远的地方。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白虹(bái hóng)的意思:白虹是一个形容词,意为白色的彩虹。通常用来形容极其罕见和美丽的景象。
白骨(bái gǔ)的意思:指人死后只剩下了骨骼,形容人或事物的残破、荒凉。
边声(bi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非常轻微,几乎听不到。
不归(bù guī)的意思:不返回;不回来
飞扬(fēi yáng)的意思:形容充满自信、精神饱满、气势磅礴的样子。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国殇(guó shāng)的意思:指国家因战争而死去的人民。
赫连(hè lián)的意思:形容声音极为响亮,震耳欲聋。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虎视(hǔ shì)的意思:形容目光犀利、警觉敏锐。
枯桑(kū sāng)的意思:形容事物荒凉、凋零。
连台(lián tái)的意思:形容事情或事件连续不断地发生。
芦笳(lú jiā)的意思:芦笳是指古代一种用芦苇制作的管乐器,比喻表演技艺高超的乐曲或演员。
男儿(nán ér)的意思:指成年男子,也表示男子的气概和勇气。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气节(qì jié)的意思:指人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自尊心。
戍楼(shù lóu)的意思:指军队在边防地区建立的防御工事,也用来比喻守卫边疆、保卫国家的人。
四飞(sì fēi)的意思:形容事物瞬间迅速消失或远离。
随风(suí fēng)的意思:随着风的方向而移动或改变。
天狼(tiān láng)的意思:指勇猛、凶猛的人或事物。
西羌(xī qiāng)的意思:西羌是指西部地区的外族人。
向夕(xiàng xī)的意思:指在傍晚时分或日落之前。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匈奴(xiōng nú)的意思:指野蛮、残暴的人或势力。
有气(yǒu qì)的意思:指人有怨气、不满或愤怒。
种落(zhǒng luò)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由于种种原因而变得衰败、没落。
铁裲裆(tiě liǎng dāng)的意思:形容人非常坚强、勇敢,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力。
- 鉴赏
这首诗《绥德城下作》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边塞的萧瑟景象与战争的残酷,以及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豪情壮志。
首句“白日何萧条,边声吹枯桑”,以白日的萧条和边塞特有的声音,渲染出边疆的荒凉与冷寂。接着,“浮云终不归,随风四飞扬”两句,以浮云比喻国家的命运,暗示国家动荡不安,前途未卜。
“言登赫连台,万里望西羌”表达了诗人登上高台远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敌人的忧虑与警惕。“匈奴多种落,纷纷如牛羊”形象地描绘了敌军众多,来势汹汹的场景。
“白骨委蓬蒿,谁知是国殇”一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数士兵的牺牲被草木掩盖,无人知晓他们的英勇与悲壮。“向夕闻芦笳,泪沾铁裲裆”写出了战后夜晚的凄凉,芦笳声声,触动人心,诗人的眼泪沾湿了盔甲,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
“立发而虎视,何当吞八荒”展现了诗人面对强敌时的决心与勇气,渴望统一四方,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大刀搏白虹,长箭指天狼”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斗的激烈与勇士的英勇。
“月照戍楼中,不寐空徬徨”描绘了夜晚守卫边疆的士兵,月光下的戍楼显得格外孤寂,他们虽疲惫却无法入眠,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担忧。“男儿有气节,安得思故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和平的渴望,即使身在边疆,心也永远向着祖国,不愿思念故乡。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激昂,既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艰辛,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强烈愿望,以及对英勇将士的崇高敬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惠山泉歌奉次涯翁先生
击石长歌复长啸,山无人声泉有窍。
诗人曾谓兹山空,又闻山与南海通。
向来泉托山人姓,公为收名名始定。
石池左右多槛泉,东流迤逦非突还非悬。
公门如海纳川水,肯向东方遗一士。
出山还似在山清,中有石子星之精。
别公无言怀独泻,公乃题诗赠行者。
高词尽得今古奇,我歌合向观泉时。
年年寿公泉一酌,公每书来问瀺灂。
援琴欲寄山中音,水风吹月千里无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