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苏臬署联》
《江苏臬署联》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对联

听讼犹人,纵到此平反,已苦下情上达

头天不远,愿大家猛省,莫将私意公门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大家(dà jiā)的意思:大家通常指众人,表示集体或群体。也可用来指代各个方面的人或事物。

公门(gōng mén)的意思:指官方门庭,也指官员、公务员。

猛省(měng shěng)的意思:经过某种触动或启示后突然醒悟,明白其中的道理或真相。

平反(píng fǎn)的意思:指对冤假错案进行纠正,使得事实真相得到澄清并恢复被冤屈的人的名誉。

上达(shàng dá)的意思:指在地位、能力、学问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处于上乘地位。

私意(sī yì)的意思:指个人的私心、私欲。

听讼(tīng sòng)的意思:指法官或仲裁人听取当事人的诉讼,审理案件。

头天(tóu tiān)的意思:指前一天或昨天。

下情(xià qíng)的意思:指低下的情感、底层的人民生活状况。

犹人(yóu rén)的意思:犹豫不决、犹疑不定

鉴赏

此联出自清代俞樾所撰写的江苏臬署联。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是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学家。他以深厚的学识和对古文的精研,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亦在文学创作上留下了许多佳作。

这副楹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公正执法与道德自律的深刻思考。上联“听讼吾犹人,纵到此平反,已苦下情迟上达”中,“听讼”即审理案件,俞樾在此强调自己在处理案件时并无偏颇,即使是冤假错案得以昭雪,也已深感下级百姓申诉不易,信息传递的不畅导致了冤屈的长期存在。这反映出他对司法公正的追求以及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下联“举头天不远,愿大家猛省,莫将私意入公门”则进一步阐述了道德与权力的关系。俞樾希望人们能够抬头望见不远的天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应遵循公正无私的原则,切勿将个人私利带入公共事务之中。这不仅是对官员的告诫,也是对所有人的道德警醒,强调了在权力面前保持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副楹联既体现了俞樾对法律公正的坚持,也蕴含了他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深刻关切,展现了其作为学者兼官员的双重身份下的独特视角和价值取向。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送道卿

十日留君未尽情,懒从南郭送君行。

千年琴在朱弦老,万里人归白发生。

陆羽祠前泉水活,严陵滩上桂舟轻。

风山问我笺书事,随笔时时不敢程。

(0)

燕冯氏山亭

病后青山似病前,山中流水亦年年。

渊明不饮终辞社,坡老多言漫入禅。

人结晚盟惟竹最,物将春报有梅先。

却怜亭榭邻吾馆,胜日相过共煮泉。

(0)

得罗建宁和篇复用韵

君向江郎看石来,冯家池上复登台。

奇踪漫谓星辰陨,秀色还从雨露培。

杖者几须梧竹制,仙家衣是薜萝裁。

若教移置钟山下,何处金声更赋台。

(0)

秦氏山庄用慰国英韵

五峰东下见平林,中老当年卜隐心。

龙尾白云看不远,水心明月坐曾深。

谁家桃李春无色,此地松筠晚有阴。

欲过荒亭桥板断,几时香茗更相寻。

(0)

发文正公吊书后有作·其三

漫识金山酒,公因赏识人。

忧为天下地,笑返雪中春。

山色言增重,泉评意出新。

北行人渐远,愁见水粼粼。

(0)

宿知微山房

一宿山中寺,王郎两月情。

榻云春坐煖,窗月夜看晴。

茗供新分水,钟声远隔城。

知微请题画,政及我诗成。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