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指不见月,两处大誵讹。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雪(bái xuě)的意思:指纯洁无瑕的雪,也比喻清白无暇的品德或纯真无邪的心灵。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断(bù duàn)的意思: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
除非(chú fēi)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会发生或成立,否则不会发生或成立。
端如(duān rú)的意思:形容言辞严肃,态度庄重,举止端正。
摩诃(mó hē)的意思:指巨大、伟大、广大等意义,也可表示庄严、威严。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岂奈(qǐ nài)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实感到无奈、无法接受。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言说(yán shuō)的意思:说话必须真实可信,行动必须果断有力。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真心(zhēn xīn)的意思:真诚的心意,真心实意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作品简练明快,不加雕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的作品,名为《偈颂十四首(其十二)》。诗中以月为象征,表达了寻找真理或内心明净的过程。"迷指不见月"暗示了在追求智慧时,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视了本质。"两处大誵讹"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迷失和偏差。
诗人呼唤普庵老,意指寻求普庵和尚这样的高人指点,表达对真心实相的渴望,"真心岂奈何"表达了对如何抵达真实内心的困惑。"除非君自肯"则提出了解决之道,即个人必须有自我觉醒的决心,如同欣赏阳春白雪般的高雅之音,才能领悟真谛。
"毛端如来识"借用佛教典故,比喻细微之处也能洞察真理,"言说用闲多"则指出语言文字在此刻显得多余,真正的理解在于心领神会。最后两句"情忘并想尽,不断这摩诃",意为只有放下情感与执着,彻底忘我,才能突破思维的束缚,达到无尽的智慧境界,即佛教中的"摩诃",意为广大无边。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引导读者通过自我反省和心灵净化,去追寻和体验那超越言语的真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对酒戏咏
浅倾西国蒲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
更拂乌丝写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