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十四首·其十二》
《偈颂十四首·其十二》全文
宋 / 释印肃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迷指不见月,两处大誵讹。

来叩普庵老,真心奈何

除非君自肯,阳春白雪歌。

端如来识,言说用闲多。

情忘并想尽,不断摩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雪(bái xuě)的意思:指纯洁无瑕的雪,也比喻清白无暇的品德或纯真无邪的心灵。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断(bù duàn)的意思: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

除非(chú fēi)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会发生或成立,否则不会发生或成立。

端如(duān rú)的意思:形容言辞严肃,态度庄重,举止端正。

摩诃(mó hē)的意思:指巨大、伟大、广大等意义,也可表示庄严、威严。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岂奈(qǐ nài)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实感到无奈、无法接受。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言说(yán shuō)的意思:说话必须真实可信,行动必须果断有力。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真心(zhēn xīn)的意思:真诚的心意,真心实意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作品简练明快,不加雕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的作品,名为《偈颂十四首(其十二)》。诗中以月为象征,表达了寻找真理或内心明净的过程。"迷指不见月"暗示了在追求智慧时,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视了本质。"两处大誵讹"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迷失和偏差。

诗人呼唤普庵老,意指寻求普庵和尚这样的高人指点,表达对真心实相的渴望,"真心岂奈何"表达了对如何抵达真实内心的困惑。"除非君自肯"则提出了解决之道,即个人必须有自我觉醒的决心,如同欣赏阳春白雪般的高雅之音,才能领悟真谛。

"毛端如来识"借用佛教典故,比喻细微之处也能洞察真理,"言说用闲多"则指出语言文字在此刻显得多余,真正的理解在于心领神会。最后两句"情忘并想尽,不断这摩诃",意为只有放下情感与执着,彻底忘我,才能突破思维的束缚,达到无尽的智慧境界,即佛教中的"摩诃",意为广大无边。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引导读者通过自我反省和心灵净化,去追寻和体验那超越言语的真理。

作者介绍
释印肃

释印肃
朝代:宋   号:普庵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猜你喜欢

道院偶述二首·其一

景德祥符草野臣,登封曾望属车尘。

已经成住坏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

(0)

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夜忽雨喜而有作

嘉谷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

(0)

对酒戏咏

浅倾西国蒲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

更拂乌丝写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

(0)

二色桃

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

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俱肯嫁春风。

(0)

柳梢青.赋牡丹

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

解释春光,剩须破费,酒令诗筹。玉肌红粉温柔。

更染尽、天香未休。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

(0)

江上看山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秾秀,依然不负远来心。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