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蚕 宋 /卢 梅 坡 春 蚕 运 巧 起 经 纶 ,底 事 周 防 反 杀 身 。鼎 镬 如 归 缘 报 主 ,羞 他 肥 禄 避 危 人 。
- 注释
- 经纶:比喻治理国家或筹划大事的才能和策略。
底事:何事,为什么。
周防:严密的防备。
杀身:指自取灭亡。
鼎镬:古代烹煮用的大锅,这里象征严酷的惩罚。
缘报主:为了报答主人的恩情。
羞他:感到羞耻,此处指不屑于。
肥禄:丰厚的俸禄,指贪图安逸的生活。
危人:面临危险的人。
- 翻译
- 春蚕巧妙地编织着丝线,为何却因过分谨慎反而自取灭亡。
面对烹煮与鼎镬的惩罚,他们视若回家般只因想要报答主人,羞于那些只为贪图安逸而躲避危险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景象,通过春蚕的勤劳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感慨。"春蚕运巧起经纶"一句,写出了春天里蚕宝宝如何运用它们的精巧技艺编织丝线,这里的“经纶”指的是蚕丝,也暗示了蚕丝的重要价值和蚕的辛勤劳作。
接着,“底事周防反杀身”一句,诗人通过春蚕的自我牺牲来比喻人的忠诚与奉献。蚕在制作蚕茧时,最终会耗尽生命,这里“底事”指的是最终的事实,“周防”则是蚕茧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蚕为人类的福利而牺牲自我,体现出一种忠诚和奉献精神。
第三句“鼎镬如归缘报主”,通过对比古代君臣关系中的忠贞与回报,来强调蚕丝是对天子的贡品。诗人用古代鼎镬(祭祀时用的器物)象征着蚕的忠诚和回报,这里的“如归”意味着自然而然的归属感,表达了蚕丝是应有的奉献。
最后,“羞他肥禄避危人”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那些不愿意承担风险、只享受安逸生活者的讽刺。这里“羞他”意味着对于那些逃避困难的人的轻视,而“肥禄避危人”则是指那些只图安逸,不愿冒险的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奉献与逃避责任的鲜明对比。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蚕丝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美,也通过蚕的勤劳和牺牲精神,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责任、忠诚与奉献等价值观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