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客怀(kè huái)的意思:指待客之态度诚恳、真诚。
龙吟(lóng yín)的意思:龙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激昂,如龙吟之声。
落叶(luò yè)的意思:比喻离开家乡或离开原处后,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原处。
明征(míng zhēng)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疏钟(shū zhōng)的意思:指钟声清脆悠扬,声音洪亮悦耳。
霜砧(shuāng zhēn)的意思:比喻严寒的天气,寒冷刺骨。
说法(shuō fɑ)的意思:指言辞、表达方式。
苔痕(tái hén)的意思:指在石头或墙壁上长出的青苔,比喻事物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留下的痕迹。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晓色(xiǎo sè)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天色,也用来形容非常早的时间。
征辔(zhēng pèi)的意思:指马匹经历长途跋涉,蹄上的铁辔已经磨损,表示经历艰辛、劳苦。
- 注释
- 晓色:黎明的光线。
明:明亮。
征辔:出行的马匹。
疏钟:稀疏的钟声。
断:中断。
谭经:讲解佛经。
惊:使...惊讶。
虎伏:潜伏的老虎。
说法:讲经说法。
龙吟:龙的低吟。
竹影:竹子的影子。
残镫:昏暗的灯光。
苔痕:苔藓的痕迹。
落叶:落叶。
深:深沉。
客怀:游子的心情。
无处适:无所寄托。
攲枕:斜倚枕头。
霜砧:寒霜中的捣衣声。
- 翻译
- 黎明的曙光照亮了出行的马匹,稀疏的钟声忽然在林中中断。
讲解佛经的声音让潜伏的老虎感到惊讶,讲经说法仿佛引来了龙的低吟。
竹影斑驳,灯光昏暗,落叶覆盖的苔藓显得更深沉。
游子的心情无所寄托,斜倚枕头,倾听寒霜中的捣衣声。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龙吟寺中夜宿的景象和心境。"晓色明征辔,疏钟忽断林"写出了清晨的光线透过树林,而远处传来了钟声,但随即消失在林中,这既描绘了环境之美,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谭经惊虎伏,说法引龙吟"则是说诗人正在诵读佛经,声音深远,以至于连隐居的猛兽也被惊起,而他的讲述之声又仿佛能够引得龙吟,这里龙吟寺的名称与此处的描写相呼应,显示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以及他所处环境的神圣。
"竹影残镫暗,苔痕落叶深"通过竹影和苔痕表现出自然之美,而"落叶深"则透露出季节的转换和时间的流逝,给人以静谧而沉思的感觉。
最后两句"客怀无处适,攲枕听霜砧"表达了诗人的游子情怀,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安顿心神,只能枕着行囊聆听夜晚的霜雪声响,这里的"霜砧"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龙吟寺自然环境和佛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他那份超然物外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谷准羊肩贺伯温
曲江宴罢注官旋,亲旧肥家有酒船。
我老学农虽未遂,谷分一石准羊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