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投 赵 玉 堂 使 君 宋 /刘 黻 銮 坡 荣 拜 锦 袍 新 ,雁 荡 行 春 作 守 臣 。无 扰 可 回 民 气 脉 ,有 才 能 振 国 精 神 。柝 沈 海 峤 三 更 月 ,草 长 池 塘 一 雨 春 。闻 道 铃 斋 少 公 事 ,肯 分 吟 席 与 樵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才能(cái néng)的意思:指人的才能、能力。
池塘(chí táng)的意思:池塘指的是一种水源,比喻一定范围内的事物或环境。
春作(chūn zuò)的意思:指春天的作物生长茂盛,形容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分吟(fēn yín)的意思:指把诗句分别吟咏,也指分别吟咏诗句。
公事(gōng shì)的意思:指公务、公务活动。
海峤(hǎi qiáo)的意思:指两座山峰之间的狭窄海峡,也用来比喻狭小的空间或难以通过的困境。
回民(huí mín)的意思:指回族穆斯林。
锦袍(jǐn páo)的意思:锦袍是指华丽而显赫的衣着,比喻外表光鲜但内在空虚。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肯分(kěn fēn)的意思:愿意分配、分享
铃斋(líng zhāi)的意思:指清静的居所,比喻清净的心灵和修养。
銮坡(luán pō)的意思:形容地势高峻的山坡。
民气(mín qì)的意思:指民众的情绪和心情。
气脉(qì mài)的意思:指人的气息、精神等状态。
樵人(qiáo rén)的意思:指勤劳的农民或劳动者。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少公(shǎo gōng)的意思:指年少时的公子哥儿,也指年轻的公子哥儿。
守臣(shǒu chén)的意思:指忠诚守节的臣子,也泛指忠心耿耿的人。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无扰(wú rǎo)的意思:没有干扰,安宁无忧。
行春(xí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到来时,行走在田野间,欣赏春天的景色。
一雨(yī yǔ)的意思:指一场雨,也可引申为一次变革或一次重大事件。
吟席(yín xí)的意思:吟诵诗文时坐着的席子,形容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
- 注释
- 銮坡:宫殿的坡道,代指朝廷。
锦袍:华丽的官袍,象征地位。
雁荡:地名,位于浙江。
守臣:地方官员。
民气脉:百姓的生机和活力。
国精神:国家的士气和精神风貌。
柝:古代夜间报时的木梆。
海峤:海边的高地。
一雨春:一场春雨。
铃斋:官员的书房。
樵人:砍柴的人,代指农夫。
- 翻译
- 身穿华丽官袍首次拜谒銮坡,雁荡山春游履行地方官员职责。
不扰民以恢复百姓生机,凭借才能振奋国家士气。
深夜海边传来柝声,映照着三更月色,一场春雨后池塘草木生长。
听说书房铃斋事务不多,他是否愿意与农夫共享吟诗之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官员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銮坡荣拜锦袍新”一句,描绘了一位新任官员穿着华丽的官服,在朝廷中接受皇帝的封赏,显示出其地位与尊荣。接着“雁荡行春作守臣”则透露出这位官员在春日里巡视边疆,履行自己的职责。
诗人通过“无扰可回民气脉,有才能振国精神”表达了对理想官员的期望:他们能够不扰乱百姓,让人民生活安稳,同时凭借其才华和能力,为国家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民族精神。
在下片中,“柝沈海峤三更月,草长池塘一雨春”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夜晚景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清净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向往。
最后,“闻道铃斋少公事,肯分吟席与樵人”则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官员不仅处理公务能力出众,同时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与普通百姓交往的赞赏。这里的“铃斋”可能指的是官署或书房,“少公事”意味着处理公务不繁忙,能够抽身出来与民同乐。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官员的描绘和对其行为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于清廉、有才华、关心百姓的官员的推崇,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三白鹘屏事于景仁
双睛射空眼角耸,筋爪入节韝绦垂。
翅排霜刀毛缀甲,雪色愁突秋云披。
当时始得不知价,朝发海东夕九嶷。
世为奇俊玩不足,夺质移神归画师。
而今推尚深堂上,燕雀屏绝宁来窥。
画师黄荃出西蜀,成都范君能具知。
范云荃笔不取次,自养鹰鹯观所宜。
毰毛植立各有态,剜奇剔怪乃肯为。
寻常饲鹰多捕鼠,捕鼠往往驱其儿。
其儿长大好飞走,其孙卖鼠迭又衰。
范君语此亦有味,欲戒近习无他移。
新桂林户曹甘叔异过余于津亭留以小饮论文县僚有招之者遂败此兴既夕作诗呈之
平生所闻甘叔异,半日为泊宝气亭。
逢迎稍稍昏忘集,诵说矻矻文章听。
其谁呼渠红裙饮,遣我负此双玉瓶。
临流不寐待月上,漫见紫翠横山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