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张 邯 郸 庄 唐 /姚 合 客 行 长 似 病 ,烦 热 束 四 肢 。到 君 读 书 堂 ,忽 若 逢 良 医 。堂 前 水 交 流 ,堂 下 树 交 枝 。两 门 延 风 凉 ,洗 我 昏 浊 肌 。与 子 还 往 熟 ,坐 卧 恣 所 宜 。时 时 相 献 酬 ,文 字 当 酒 卮 。野 饭 具 藜 藿 ,永 日 亦 不 饥 。苟 餐 非 其 所 ,鲙 炙 为 蒺 藜 。时 清 士 人 闲 ,耕 作 唯 文 词 。岂 独 乡 里 荐 ,当 取 四 海 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独乡(dú xiāng)的意思:独自一个家乡,形容离乡背井,孤立无援。
烦热(fán rè)的意思:形容天气炎热,使人感到烦躁不安。
风凉(fēng liáng)的意思:形容心情凉爽,舒适。
耕作(gēng zuò)的意思:指农民进行农田的耕种和管理。
忽若(hū ruò)的意思:突然,忽然
还往(hái wǎng)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或状态。
昏浊(hūn zhuó)的意思:形容思维迟钝、心境沉闷的状态。
蒺藜(jí lí)的意思:指刺人的东西,比喻坚强的意志或顽强的斗志。
交流(jiāo liú)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交换思想、信息、经验等。
酒卮(jiǔ zhī)的意思:指酒器中最后一点酒,比喻最后一点希望或力量。
客行(kè xíng)的意思:指客人的出行或旅行。
藜藿(lí huò)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关系疏远,不亲近。
良医(liáng yī)的意思:指医术高明、有才能的医生。
其所(qí suǒ)的意思:所指的地方或对象。
岂独(qǐ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人闲(rén xián)的意思:指人们在无事可做、没有工作或业务的时候,感到闲散无聊。
时相(shí xiāng)的意思:指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士人(shì rén)的意思:士人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有才干的人。
书堂(shū táng)的意思:指读书学习的地方或机构,也可以指书房。
四肢(sì zhī)的意思:指人的手和脚,也泛指人的身体。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所宜(suǒ yí)的意思:适合,合适
堂下(táng xià)的意思:指在堂屋下面,表示地位低下或受人轻视。
堂前(táng qián)的意思:指在家庭中堂屋前面,也指在家庭中的重要场合。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文词(wén cí)的意思:指文章、词曲等文学作品的言辞、词句。
献酬(xiàn chóu)的意思:用酒食或物品表示感谢或酬谢。
乡里(xiāng lǐ)的意思:指本乡本土的人,也可以泛指同乡、同地的人。
野饭(yě fàn)的意思:指在野外吃饭,比喻艰苦、简陋的生活状况。
永日(yǒng rì)的意思:永远、一整天
坐卧(zuò wò)的意思:指坐或躺着休息或行动。
- 注释
- 病:形容旅途艰辛。
良医:比喻能解忧的人或事物。
藜藿:粗劣的野菜,象征简朴生活。
四海:天下,广泛的意思。
- 翻译
- 旅途漫长如病痛缠身,身心燥热束缚四肢。
来到你的书房,忽然感觉遇见了良医。
堂前流水潺潺,堂下树木枝叶交错。
两边门户敞开迎凉风,洗净我浑浊疲惫的肌肤。
与你相处日渐亲密,坐卧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我们时常互相交流,以文字代替美酒畅饮。
野外粗茶淡饭仅藜藿,整天也不觉饥饿。
如果饭菜不合心意,美味佳肴也如同荆棘。
时局清平士人悠闲,耕读诗书成为日常。
岂止乡里推崇,更应让天下人都知晓。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途劳顿的客人偶然来到一处清幽的读书堂,仿佛遇到了良医一样,从而得到了身心的滋润。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
"客行长似病,烦热束四肢" 一开头就设定了一个疲惫不堪的旅人形象,这种身体上的不适也暗示着精神上的困顿。
"到君读书堂,忽若逢良医" 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读书堂比作良医,表明这里是心灵疗愈之地。"君"字使用,显示了诗人对于这处所的尊重和亲昵感。
接下来的几句 "堂前水交流,堂下树交枝。两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 描述了读书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在这里,诗人不仅身体上的疲惫得到了缓解,精神上也获得了净化。
"与子还往熟,坐卧恣所宜。时时相献酬,文字当酒卮" 表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愉悦心情和对朋友之间文墨交流的享受。在这里,文字成了解酒,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野饭具藜藿,永日亦不饥。苟餐非其所,鲙炙为蒺藜" 这几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此地的生活状态,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能感到满足。最后一句通过对比,不仅强调了这种简单生活的美好,也反映出诗人的淡泊名利。
"时清士人闲,耕作唯文词。岂独乡里荐,当取四海知"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即在一个清净的时代,士人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学问,不必为五谷杂粮所扰。而最后一句,则扩大了这种理想的范围,从乡里到四海皆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读书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感受和体验,展现了一种对精神宁静、学问自得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一种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示槱默
男儿头上三尺纱,不比脚缠三尺帛。
桑弧蓬矢射天地,堕地已展青云翮。
四海九州多胜流,不出户庭空白头。
有识难与俗同调,非才何必缘远游。
岂不见赤骥摇足千里,何烦挥策苦鞭摇。
目前{左犭右屯}石奚尔为,逐逐一饱糠籺肥。
飞蛾恋逐眼前光,身殒膏火空茫茫。
蛆蝇变化出复没,生死不离污秽场。
求之有道得有命,可把枯荣乱邪正。
进德修业当及时,去去光阴难语进。
汝为君子无靦颜,啜菽饮水尽亲欢。
不然正使位一品,九地含羞吾得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