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美隐官隐,苍林映深屋。
接人有馀地,拔我出坑谷。
石坐衬枯蒲,茶瓯泛新菊。
昔闻居士饭,一钵万人足。
君若乘三车,愿为车下犊。
沉思(chén sī)的意思:深入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扶疏(fú shū)的意思:扶持和疏导,指帮助和引导他人,使其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改善。
佛像(fó xiàng)的意思:比喻非常相像或相似,无法区分。
甘香(gān xiāng)的意思:形容气味香甜。
居士(jū shì)的意思:指居住在寺庙或道观里的人,也可泛指在家修行的人。
饥火(jī huǒ)的意思:形容饥饿到极点,像火一样燃烧的饥饿。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荆榛(jīng zhēn)的意思:指荒芜荆棘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困难险阻的环境或情况。
坑谷(kēng gǔ)的意思:坑谷指的是陷入困境或险境中。
空腹(kōng fù)的意思:指没有吃饭或吃得不饱。
枯蒲(kū pú)的意思:指草木干枯,没有生机。
兰芷(lán zhǐ)的意思:兰芷是指兰草和芷草,比喻品德高尚、清雅纯洁的人。
迷云(mí yún)的意思:形容事物被迷雾所笼罩,看不清真相或判断不清楚。
魔军(mó jūn)的意思:指邪恶势力强大且难以对抗的军队或组织。
三车(sān chē)的意思:指三辆车,比喻多次努力、多方尝试。
膻荤(shān hūn)的意思:形容味道刺鼻、不好闻。
俗驾(sú jià)的意思:指平常人所乘坐的马车,比喻平庸、普通的人或事物。
醍醐(tí hú)的意思:指最好的、最精华的东西。
庭除(tíng chú)的意思:指清除内外庭院的杂草,比喻清除害群之马,除去害人之事物。
修持(xiū chí)的意思:修身养性是指通过修炼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来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层面。
隐官(yǐn guān)的意思:指在官场中保持低调、不显露锋芒的官员。
招要(zhāo yào)的意思:招要指的是招聘需要的人才或者对人才的需求。
第一义(dì yī yì)的意思:指某个词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意义或解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迁居后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
首句“彼美隐官隐,苍林映深屋”,以“彼美”开篇,赞美了隐士的高雅和隐居生活的美好。苍翠的树林映衬着深邃的屋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幽深的氛围。接下来,“俗驾远庭除,佛像镇堂隩”,描述了隐士远离世俗纷扰,将佛像置于殿堂一角,体现了内心的清净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兰芷稍扶疏,荆榛已锄筑”,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自然之美,兰花与芷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荆棘已被清除,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不仅象征着隐士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护,也寓意着他内心世界的纯净与丰富。
“沉思第一义,修持若砻玉”,隐士在深思冥想中探寻宇宙真理,修行如同打磨玉石,不断磨砺自我,追求心灵的升华。这一句体现了隐士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
“觉城开迷云,魔军当破竹”,通过比喻,表达了隐士在精神世界中破除迷惑,战胜内心的烦恼与挑战的决心。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描述,也寓意着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接人有馀地,拔我出坑谷”,隐士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他人,帮助他人走出困境,体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斋羞复招要,甘香蒸黍粟”,描述了隐士与朋友共享素食的场景,体现了简朴而真挚的友情。通过美食的分享,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传递了生活的温暖与喜悦。
“永与膻荤辞,既饱精神肃”,表达了隐士与世俗的饮食习惯告别,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净化。这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
“石坐衬枯蒲,茶瓯泛新菊”,描绘了隐士在石上盘腿而坐,枯蒲作为垫子,茶具中泡着新鲜的菊花茶,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情调。这一细节体现了隐士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
“醍醐灌诸顶,饥火灭空腹”,通过比喻,形容隐士通过精神的滋养,心灵得到了满足,饥饿的欲望得以平息。这不仅指物质上的满足,更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富足。
“昔闻居士饭,一钵万人足”,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高僧大德的敬仰,他们仅用一钵食物就能满足万人的口腹之欲,体现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超越了物质的需求。
“君若乘三车,愿为车下犊”,最后,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如隐士一般,即使成为车下的小牛也能追随其后,表达了对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隐士迁居后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精神境界、传递真挚友情、追求内心平静与满足的美好图景。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也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