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已收遗藁,云方锁暮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幽 居 寺 宋 /刘 克 庄 相 传 有 儒 者 ,唐 季 隐 兹 峰 。电 已 收 遗 藁 ,云 方 锁 暮 钟 。木 碑 无 世 次 ,石 洞 断 人 踪 。此 士 何 曾 死 ,林 深 不 可 逢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人踪(rén zōng)的意思:人的踪迹或足迹
儒者(rú zhě)的意思:指儒家学派的学者或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世次(shì cì)的意思:指世代相传的次序。
石洞(shí dòng)的意思:指人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不思进取,不肯努力奋斗。
无世(wú shì)的意思:没有世界,指无人能够与之比肩的人或事物。
相传(xiāng chuán)的意思:据传说;根据传统
遗藁(yí gǎo)的意思:指留下残缺不全的草稿、文稿或书信。
- 注释
- 儒者:指儒家学者。
唐季:唐朝末期。
兹峰:这座山峰。
电已收:像电闪雷鸣般被铭记。
遗藁:遗留的书籍或文章。
云方锁:云雾笼罩。
木碑:木质墓碑。
无世次:无法辨识年代。
石洞:石窟或岩洞。
此士:这位学者。
林深:树林深邃。
不可逢:难以遇见。
- 翻译
- 传说有一位儒家学者,生活在唐朝末期,隐居在这座山峰。
他的遗物已经消失,只有电闪雷鸣般的记忆,傍晚的钟声被云雾封锁。
木质的墓碑无法分辨年代,石洞中再也找不到人的足迹。
这位学者虽然肉体逝去,但精神深藏在茂密的树林中,难以寻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山中的儒者,他们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电已收遗藁,云方锁暮钟"两句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世界远去的意境,而隐者却仍旧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和规律。"木碑无世次,石洞断人踪"则形象地描绘了隐居之所的荒凉与孤寂,以及时间对自然景物的侵蚀。
最后两句"此士何曾死,林深不可逢"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精神层面的解脱。在这片深邃的森林中,即使是死亡也变得不再重要,因为隐者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永遇乐·和气熏来
和气熏来,这般光景,管无风雨。
画栋朱甍,锦坊绣巷,娘子将嫫母。
星球高挂,灯楼趱出,良夜正消增五。
遨头事,牙旗铁马,且还那时鄞府。
甘泉见说,捷书频奏,渐次不烦颦鼓。
双凤云间,六鳌海上,祝赞齐手舞。
三呼声里,君王万寿,岁岁传柑笑语。
便都把,升平旧曲,腔儿旋补。
八声甘州·记高冈
记高冈、两凤揽朝晖,翩翻万里来。
向槐厅深处,松厅紧里,却立徘徊。
一舸风帆烟浪,拟竖锦江桅。
聊为玄晖老,共拂尘埃。
我亦归来岩壑,正不妨散诞,笑口频开。
算人间成败,何用苦惊猜。
便江南、求田问舍,把岁寒、三友一圈栽。
今宵酒,只消鲸吸,不要论杯。
八声甘州·任渠侬
任渠侬、造物自儿嬉。
安能止吾归。
有秋来竹径,春时花坞,夏里荷漪。
何事东涂西抹,空遣鬓毛稀,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点检人间今古,部谁为赢局,底是输棋。
谩区区成败,蚁阵与蜗围。
便掀天卷地勋业,怕山中、拍手笑希夷。
如何是,一尊相属,万事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