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七 夕 有 赋 宋 /魏 了 翁 经 星 不 动 随 天 旋 ,枉 被 嘲 谑 千 余 年 。无 情 文 象 岂 此 较 ,独 嗟 陋 羽 轻 相 沿 。我 尝 作 诗 觗 排 之 ,尚 有 遗 恨 污 陈 编 。人 於 万 物 为 至 灵 ,聪 明 照 彻 天 地 先 。其 如 形 气 之 所 囿 ,则 以 学 问 开 蒙 颛 。不 知 谁 为 乞 巧 者 ,乃 谓 天 孙 执 其 权 。天 孙 能 襄 不 能 报 ,世 閒 之 拙 无 加 焉 。痴 儿 騃 女 竞 针 缕 ,高 楼 大 第 迷 管 弦 。汉 魏 以 来 用 一 律 ,无 人 出 语 扶 其 颠 。其 间 假 拙 济 巧 者 ,又 欲 托 此 文 奸 言 。敢 因 良 会 追 往 事 ,更 发 此 义 声 余 冤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嘲谑(cháo xuè)的意思:嘲笑讽刺,以戏谑的方式对待或对待他人。
彻天(chè t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影响力或程度极大,无法估量或穿透天际。
陈编(chén biān)的意思:指陈旧、过时的言论或文章。
痴儿(chī ér)的意思:指愚昧无知的人,也可以形容某人迷恋于某种事物而无法自拔。
出语(chū yǔ)的意思:说话、言辞、用语。
聪明(cōng mi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抵排(dǐ pái)的意思:指互相排斥或相抵触,无法协调。
高楼(gāo lóu)的意思:高楼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也常用来比喻权势、地位、能力等方面的高度。
管弦(guǎn xián)的意思:指乐曲演奏的技巧和方法,也泛指各种事物的安排和协调。
奸言(jiān yán)的意思:指用谄媚或诡诈的言辞来迎合权贵或达到不正当目的的言语。
经星(jīng xīng)的意思:指星星闪烁、闪烁不定。
开蒙(kāi méng)的意思:指启蒙教育,使人从无知无识到有知有识的过程。
良会(liáng huì)的意思:指好的机会或者难得的相遇。
陋习(lòu xí)的意思:指不好的习惯或不良行为。
明照(míng zhào)的意思:明亮的照射,指明确而清楚地表达或揭示某种事物。
其如(qí rú)的意思:类似于、如同
其间(qí jiān)的意思:指两个时间或事件之间的时期或过程。
乞巧(qǐ qiǎo)的意思:指女子在七夕节这天向织女乞求巧巧手,以增加自己的巧艺。
情文(qíng wén)的意思:指情感交流的文字或信件。
天旋(tiān xuán)的意思:形容事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孙(tiān sūn)的意思:指君主的后代或王室的子孙。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文象(wén xiàng)的意思:指文章或言辞的形象、意象生动、贴切。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无加(wú jiā)的意思:没有增加,没有添加
相沿(xiāng yán)的意思:沿袭传统、世代相传。
形气(xíng qì)的意思:指外形和气质。
学问(xué wèn)的意思:学问指的是知识、学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遗恨(yí hèn)的意思:指因为遗憾而产生的怨恨、不满或愤怒之情。
以来(yǐ lái)的意思:从某个时间点到现在为止
义声(yì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的含义和表达的意思相符合。
一律(yī lǜ)的意思:指一切都按照同样的标准、规则或方法进行,没有例外。
照彻(zhào chè)的意思:彻底理解或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含义。
针缕(zhēn lǚ)的意思:指精细地缝补和装饰衣物,也比喻琐碎的事务。
至灵(zhì líng)的意思:非常灵巧、非常精妙
追往(zhuī wǎng)的意思:追寻过去的往事或人物
痴儿騃女(chī ér ái nǚ)的意思:指傻呆的孩子,形容愚蠢无知。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的《七夕有赋》,他以七夕(又称乞巧节)为背景,对传统习俗中的某些观念进行了批判和反思。诗中首先指出,人们将织女星与乞巧活动关联,认为天孙(织女)掌握着巧艺的能力,这种看法是“无情文象”的表现,缺乏理性的思考。诗人自谦曾试图通过诗歌来纠正这种陋习,但仍有遗憾未能完全改变。
接着,诗人强调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本应具有超越形体限制的智慧,通过学问开启心智,不应盲目崇拜或误解自然现象。然而,世人却沉迷于乞巧的仪式,忽视了真正的智慧和才能。自汉魏以来,诗歌创作受限于单一的律诗形式,无人能突破这一局限,而那些看似笨拙实则巧妙的作品,反而可能借此传达不实之言。
最后,诗人借机回顾历史,表达对传统习俗中不合理观念的不满,希望借此机会发出新的声音,揭示那些长期被掩盖的真相。整首诗寓言深刻,批评了当时社会对于智慧和知识的误读,以及对传统习俗的盲目遵循。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