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知退》
《酬知退》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终须修到无修处,闻尽声闻始不闻。

莫著妄心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óuzhī退tuì
táng / yuánzhěn

zhōngxiūdàoxiūchùwénjìnshēngwénshǐwén

zhùwàngxīnxiāoxīnjū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彼我(bǐ wǒ)的意思:指对比双方的关系或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声闻(shēng wén)的意思:声音传闻到耳朵中,指消息传达出去。

妄心(wàng xīn)的意思:指人心中虚妄的欲望或野心。

无我(wú wǒ)的意思:指不自私、不自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注释
终须:最终必须。
修到:修行到达。
无修处:无需再修行的境界。
闻尽:听遍所有。
声闻:声响,这里指外界的一切感知。
莫著:不要执着。
妄心:虚妄不实的心念。
销彼我:消除自己与他人的分别。
我心:内心。
无我:没有自我的概念。
亦无君:也没有他人的概念,'君'泛指他人。
翻译
最终需修行到达无需再修的境地,听遍一切声响后方能超越听见的界限。
切莫执着虚妄之心消除自我与他人的界限,当心灵中无我亦无他人时,方为真悟。
鉴赏

这首诗是元稹在唐朝时期所作,名为《酬知退》。从这几行诗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修行与悟道的深刻理解。

“终须修到无修处,闻尽声闻始不闻。” 这两句表达了一个高层次的修炼境界,即通过不断地修行,最终达到一种超越形式和外在行为的纯粹状态。在这个阶段,所有的声音、感知都被超越,仿佛回到了未有所闻的初始状态。

“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这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心灵解脱的境界。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再执着于虚幻不实的心态,要消除对自我的固有观念。当心中没有了自我与他人的区分,也就没有了主奴的关系。这是一种超越世间纷争,达到了内在自由和平等的境界。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禅宗思想,强调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解脱,去除世间的迷障与束缚,最终达到一种清净无为的状态。这也反映了唐代文学中深厚的佛学影响。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题卧屏十八花.白菊

天上新栽琪树枝,拖云带月下瑶墀。

须知正自真仙种,岂是金钿未染时。

(0)

诗诀

蒉桴土鼓为声始,天球河图非琢工。

欲自柳州参靖节,将邀东野适卢仝。

平原骏马开黄雾,下水轻舟遇快风。

历历瑶琴怨遥夜,泠泠玉佩度秋空。

(0)

石莲花

石上原无藕,林间自有莲。

开花高似雪,垂实软如绵。

不入江妃笑,祇令山鬼怜。

芙蓉生木末,可證楚人篇。

(0)

八月十五夜月

此夜十分月,年时中半秋。

华夷同一照,今古几多愁。

颢气横空白,天光际海浮。

儿时读书处,桂子落岩幽。

(0)

王文孺臞庵·其一

待月凝云关,垂竿钓雪滩。

虚窗摇冷翠,杰阁耸高寒。

笼养千龄鹤,炉烧九转丹。

不须论许事,心目自清安。

(0)

呈贝懒云先生

一片閒心祇在山,故将疏懒傲尘寰。

白云犹有往来意,师独萧然天壤间。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