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旻 上 人 伤 果 禅 师 唐 /杨 炯 净 业 初 中 日 ,浮 生 大 小 年 。无 人 本 无 我 ,非 后 亦 非 前 。箫 鼓 旁 喧 地 ,龙 蛇 直 映 天 。法 门 摧 栋 宇 ,觉 海 破 舟 船 。书 镇 秦 王 饷 ,经 文 宋 国 传 。声 华 周 百 亿 ,风 烈 被 三 千 。芜 没 青 园 寺 ,荒 凉 紫 陌 田 。德 音 殊 未 远 ,拱 木 已 生 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亿(bǎi yì)的意思:指数量巨大、极其庞大的数量。
初中(chū zhōng)的意思:指某事物刚刚开始或刚刚进入中间阶段,还处于初级阶段。
大小(dà xiǎo)的意思:形容物体的尺寸大小。
德音(dé yīn)的意思:德音是指以德为准则,言行正直,诚实守信的声音。
栋宇(dòng yǔ)的意思:形容建筑物高大宏伟,具有雄伟的气势。
法门(fǎ mén)的意思:法门是指解决问题或达到目的的方法、途径或门径。
风烈(fēng liè)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声势浩大。
浮生(f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虚幻。
拱木(gǒng mù)的意思:指人们合力举起一根长木材,以便搭建房屋或桥梁。比喻众人合力共同努力,共同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荒凉(huāng liáng)的意思:荒凉指的是地方荒无人烟,景象凄凉寂寞。
经文(jīng wén)的意思:指有关经书、文献的内容或言论。
觉海(jué hǎi)的意思:觉悟之海,指广阔的学问、知识的海洋。
龙蛇(lóng shé)的意思:指有权势和能力的人物,也用来形容权谋勾心斗角的场面。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声华(shēng huá)的意思: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光彩照人。
生烟(shēng yān)的意思:指火势旺盛、烟雾腾腾的样子。
书镇(shū zhèn)的意思:指书籍繁多,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
芜没(wú méi)的意思:指花草茂盛,遮蔽了道路或水面。
无我(wú wǒ)的意思:指不自私、不自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小年(xiǎo nián)的意思:小年是指农历腊月二十三,即除夕前一天。也指除夕前夜的晚上。
中日(zhōng rì)的意思:指日中天,形容事物达到最高点或最好的状态。
紫陌(zǐ mò)的意思:指紫色的道路,比喻美好的环境或繁华的街道。
大小年(dà xiǎo nián)的意思:大小年是指农历年和公历年的区别。农历年又称为大小年,公历年又称为阳历年。这个成语形容两个不同的时间或年份。
- 注释
- 净业:修行的洁净之心。
初中日:修行初期。
浮生: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大小年:轮回的盛衰。
无人:无自我存在。
本无我:本来就没有我。
非后亦非前:超越时间的束缚。
箫鼓:音乐乐器。
喧地:热闹嘈杂。
龙蛇:象征佛法的神秘力量。
直映天:直指天空,寓意深远。
法门:佛法之门。
摧栋宇:摧毁无知的障碍。
觉海:觉醒的海洋。
破舟船:打破困惑的船只。
书镇:书籍的积累。
秦王饷:秦王所赐。
经文:佛经。
宋国传:在宋国广泛传播。
声华:声誉光彩。
周百亿:遍布无数世界。
风烈:佛法的影响力。
被三千:覆盖三千世界。
芜没:荒废。
青园寺:寺庙名。
荒凉:冷清。
紫陌田:郊外田野。
德音:美德的声音。
殊未远:并未消失。
拱木:弯曲的老树。
生烟:冒出烟雾,象征古老而悠久。
- 翻译
- 在修行之初的日子里,人生如同大小年的轮回。
无人即无我,既非后世也非前世。
箫鼓声在旁喧闹,龙蛇之形直冲云天。
佛法如摧枯拉朽,唤醒了沉睡的心灵和智慧。
书卷曾是秦王赏赐,佛经流传于宋国之间。
声誉响彻百千万亿世界,佛法的威严覆盖三千世界。
青园寺淹没在荒芜中,紫陌田野一片凄凉。
佛法的教诲并未远离,古老的树木已升起烟雾。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作品,名为《和旻上人伤果禅师》。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用以佛教思想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之情的诗篇。
"净业初中日,浮生大小年。无人本无我,非后亦非前。"
这几句通过对时间流转的描述,展现了出家人的修行与世俗生命长度的比较,以及佛教中的空性思想,即万物皆无自性,只是相依缘起。
"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
这里借用了箫鼓和龙蛇的形象来描绘佛法的力量,以及它对迷失众生的救赎作用。法门摧毁了俗世的栋宇,觉海则是比喻佛法如同大海一般,能够破除烦恼之舟。
"书镇秦王饷,经文宋国传。声华周百亿,风烈被三千。"
这些句子提到了历史上的佛教典籍流传,如《秦王饷》、《宋国传》的经文,以及佛法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
"芜没青园寺,荒凉紫陌田。德音殊未远,拱木已生烟。"
最后几句描绘了一幅废墟中的古寺景象,其中“德音”指的是禅师的教诲,即使禅师不在,但他的教导依旧响彻,而“拱木已生烟”则是对逝者的追忆之情,木头虽然腐朽,但火种(这里比喻为往事或记忆)尚存。
整首诗通过佛教的概念和意象,表达了对逝者果禅师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佛法超越生死、永恒不变的主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