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成妇,袝葬固其宜。
大恩虽未卒,孝媛名已垂。
惨惨(cǎn cǎn)的意思:形容非常悲惨、凄凉的样子。
扶胥(fú xū)的意思:扶助、支持
归成(guī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回归本来的状态或归属于某个类别。
骸骨(hái gǔ)的意思:指尸骨,比喻事物的最基本的部分或残余。
海湄(hǎi méi)的意思:指海水的边缘。
酒食(jiǔ shí)的意思:指酒和食物,泛指宴会、饭食。
明节(míng jié)的意思:指坚守正义、遵循原则、不受外界诱惑和压力的节操和品德。
南海(nán hǎi)的意思:指南方的海洋,也可用来比喻广阔无边的事物。
凄凄(qī qī)的意思:形容寂寞、凄凉、哀怨的样子。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外舅(wài jiù)的意思:指与自己没有直接亲缘关系的舅舅,也用来比喻与自己关系疏远的人。
外姑(wài gū)的意思:指妻子的姐姐,也可指其他女性的姐姐或者长辈女性
无衣(wú yī)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没有足够的衣物。
先公(xiān gōng)的意思:指在某一事物或某一领域中排名第一,具有最高地位或最高权威的人。
野祭(yě jì)的意思:野外举行的祭祀仪式,比喻做事不经过正规程序或违背规则。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治酒(zhì jiǔ)的意思:指控制自己的饮酒量,不过量饮酒。
清明节(qīng míng jié)的意思: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是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哭内子王华姜》组诗中的第十三首。诗中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对外婆和外公的祭奠,以及对亡妻王华姜的深切哀悼,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清明节已届,雨露使心悲”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这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哀伤,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接下来,“外舅与外姑,野祭今同谁”表达了诗人对于已故长辈的思念,以及在野外祭拜时的孤独感,暗示了亲人离世后留下的空虚与寂寞。
“汝生治酒食,汝死魂无衣”这一句,诗人从生前与死后的对比中,表达了对妻子生前照顾与死后关怀的深情。妻子在生时为家庭操劳,死后却无人能为她披上衣物,这种对比强烈地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爱与哀思。
“骸骨傍先公,安此南海湄”描绘了妻子的安息之地,与先辈们相邻,寄托了诗人希望妻子能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的愿望。“扶胥云惨惨,黄木风凄凄”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云层低垂,黄木摇曳,风声凄厉,这些意象都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最后,“万里归成妇,袝葬固其宜”表达了诗人对妻子远嫁他乡成为自己妻子的感慨,以及对妻子死后合葬的安排,认为这是符合传统礼俗的做法。“大恩虽未卒,孝媛名已垂”则是对妻子深沉的感激与敬仰,即使她未能完成所有恩德,但她的孝顺与贤淑之名已经流传下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清明祭扫、亲人离世、夫妻情深等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妻子的深深感激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亲情珍贵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