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辰雨洒道,兹时潦归壑。
樊馆及高城,传闻疑信错。
太行之左麓,高原秋有穫。
是用慰予心,予岂有他乐。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传闻(chuán wén)的意思:指没有确凿证据的消息或传说。
二陵(èr líng)的意思:指被人忘记或冷落的地方或人物。
风寒(fēng hán)的意思:形容寒冷刺骨,寒气透骨。
高原(gāo yuán)的意思:指海拔相对较高的广阔平坦地带。
寒冷(hán lěng)的意思:
[释义]
(形)冷。
[构成]
并列式:寒+冷
[例句]
气候寒冷。(作谓语)寒冷的季节。(作定语)
[反义]
温暖、温和、炎热、暖和
何若(hé ruò)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的疑问、不确定或置疑态度。
九洛(jiǔ luò)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到最高点或最后阶段。
礼谒(lǐ yè)的意思:礼貌地拜访或问候。
启途(qǐ tú)的意思:启程的道路或开始的旅程。
洒道(sǎ dào)的意思:指人行走时踩在地上的道路,比喻人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方向。
是用(shì yòng)的意思:指正确、适当地使用事物或方法,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行度(xíng dù)的意思:行为举止的限度或范围。
展礼(zhǎn lǐ)的意思:指在庄重的场合或者仪式上,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礼仪。
此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秋季巡视燕豫之地的行程与心境。首句“展礼谒二陵,启途巡九洛”点明了皇帝的行程,即前往祭拜陵墓并巡视各地。接着,“前辰雨洒道,兹时潦归壑”描述了途中雨后的景象,道路被雨水洗净,积水归于低洼处,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风寒冷斯未,地湿尘不作”进一步描绘了天气的凉爽与地面的湿润,暗示了秋季特有的气候特点。接下来,“行行度燕墟,召泽想何若”则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景色的思考与感慨,燕墟的景象引发了他的遐想。
“樊馆及高城,传闻疑信错”这一句可能涉及了途中的某个地点或事件,通过“传闻疑信错”的表述,展现了信息传递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太行之左麓,高原秋有穫”将视线转向太行山的左侧,描绘了秋天丰收的高原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收获的喜悦。
最后,“是用慰予心,予岂有他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认为这样的巡视之旅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与安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乾隆皇帝秋季巡视的行程与所见所感,展现了皇家出行的宏大场面与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定、人民富足的欣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