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二月十四日绝句·其三》
《十二月十四日绝句·其三》全文
明 / 吴与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精脩从此可容閒,勘破当年义利关。

随处动心忍性,何忧不到古人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动心(dòng xīn)的意思:指人的内心受到感动、激动或者被某种事物所吸引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勘破(kān pò)的意思:指揭露真相,揭穿谎言。

忍性(rěn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忍耐力和坚韧性格。

随处(suí chù)的意思: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的《十二月十四日绝句(其三)》。吴与弼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他的思想深受程朱理学影响,主张“致良知”和“格物致知”,强调内心修养与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诗中“精脩从此可容閒”,意味着通过精心的修习,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里的“閒”字,既指闲暇,也暗含着内心的空灵与自在。诗人认为,通过修行,人可以摆脱世俗的纷扰,达到心灵的平静。

“勘破当年义利关”,则表达了诗人对“义”与“利”的深刻理解。在儒家伦理中,“义”指的是符合道义的行为准则,“利”则指个人的利益或私欲。诗人认为,只有超越了对利益的追求,才能真正理解并践行“义”,达到道德的高境。

“随处动心兼忍性”,说明了诗人对于道德实践的态度。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内心的波动,并且具备忍耐的意志力。这不仅是对外在诱惑的抵抗,也是对自己内心欲望的克制,体现了儒家强调的“克己复礼”。

“何忧不到古人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道德修为的信心。他认为,只要坚持修行,遵循道德原则,就无需担心无法达到古代圣贤的境界。这不仅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也是对传统道德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吴与弼作为理学家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内心修养、道德实践以及对传统道德价值的尊重。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作者介绍

吴与弼
朝代:明

(1391—1469)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猜你喜欢

江侯邀予作山水书以赠之

江侯乐山水,誓卜山水居。

游戏天目道,箬帽跨蹇驴。

村童习识之,拍手笑且呼。

行行不知顾,心与山水俱。

于兹且几年,所得应有馀。

云胡不知厌,要予写诸图。

昔者少壮日,戏墨谩妻奴。

今衰眼目暗,笔砚久已疏。

书来不得谢,督迫畴敢徐。

图成不自识,浓谈恣所如。

云深雾莫测,中恐藏于菟。

人生孰非幻,作观随有无。

江侯乐山水,何考其真欤。

作诗调江侯,江侯其晓诸。

观毕勿遽弃,酱瓿尚可糊。

(0)

寄山谷

北海未常樽有酒,冯驩何止食无鱼。

黔州碗脱无蒸饼,自合官称削校书。

(0)

大木百围生远籁,朱玄三叹有一音。

(0)

客至当饮酒二首·其二

天提两轮光,环我屋角走。

自从红颜时,照我至白首。

累累地上土,往往平生友。

少年所种树,磥砢行复朽。

古人有真意,独在无好丑。

冥冥谁与论,客至当饮酒。

(0)

复至曹娥堰寄剡县丁元珍

溪水浑浑来自北,千山抱水清相射。

山深水急无艇子,欲从故人安可得。

故人昔日此水上,樽酒扁舟慰行役。

津亭把手坐一笑,我喜满怀君动色。

论新讲旧惜未足,落日低徊已催客。

离心自醉不复饮,秋果寒花空满席。

今年却坐相逢处,怊怅难求别时迹。

可怜溪水自南流,安得溪船问消息。

(0)

叔孙通

先生秦博士,秦礼颇能熟。

量主欲有为,两生皆不欲。

草具一王仪,群豪果知肃。

黄金既遍赐,短衣亦已续。

儒术自此凋,何为反初服。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