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在衡山的隐居生活与游历,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韵味。庞嵩以“予偕周明府暨仲儿一德”开篇,表明自己与地方官员及儿子一同探访衡山,展现了文人与地方官僚之间的和谐关系。接着,“遍谒衡岳方广诸院”则点明了他们游览的地点,即衡山及其周边的寺庙,暗示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有怀文定致堂五峰晦庵南轩择之诸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已故文人如文定、致堂、五峰、晦庵、南轩、择之等的怀念之情,这些人物可能是诗人所敬仰的先贤或好友,他们的智慧与风范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氏隐居同父子,朱张游屐有师生”,这两句通过类比,将古代文人的隐居生活与游历与诗人自己的经历相联系,强调了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里“胡氏”、“朱张”等泛指古代文人,而“父子师生”则体现了文脉的传承与延续。
“衡山千载遗芳躅,父子师生几共行”,最后两句总结了主题,表达了对衡山千年文化积淀的赞美,以及文人之间共同追求学问、传承文化的深情厚谊。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丞厅后圃双梅一枝发和似表弟韵
漫游踪迹成浮家,一身四海惊年华。
不禁草木竞时节,忽见霜干排新花。
晓云生寒日未透,南枝半肥北枝瘦。
就中一枝最先发,浪蕊浮花敢居右。
山翁涉世如狼胡,功名日远霜凌须。
与花同是江南客,一笑为解东阳臞。
吟哦绕树正百匝,未放零落空残株。
春风杂花尽明媚,此君风味悬知无。
雨中着子尚不恶,可堪老叶翻虫书。
石门竹生岩下拳曲无取众方笑之蹈元乃独讽咏嘉叹托物兴怀有古人之风辄用韵以广其志
农丞免官归,门第冷于铁。
属国埋边尘,旁观为心折。
一朝百僚上,众目仰光洁。
贤愚杂平居,高士见错节。
君看岩下竹,九曲困岩穴。
风雷头角露,歘蔽夏日烈。
男儿未盖棺,不用伤歇灭。
感物思故人,长吟赖诗杰。
将到金陵投宿乌江寺
阅世真成一梦阑,尘埃谁复共开颜。
辛壬癸甲常为客,南北东西只问山。
萦树远云高作盖,护田流水曲于环。
秋风送我江边寺,准拟如今到处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