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化 毡 颂 宋 /黄 庭 坚 夺 却 群 生 夏 衣 ,成 得 衲 僧 卧 具 。为 伊 业 识 茫 茫 ,所 以 一 夺 一 与 。三 百 四 百 野 狐 队 ,中 有 一 两 个 不 瞌 睡 。十 方 虚 空 百 杂 碎 ,宁 不 打 破 悭 皮 袋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打(bù dǎ)的意思:不争斗、不打架
打破(dǎ pò)的意思:破坏、摧毁、结束
夺却(duó què)的意思:夺取并占有。
瞌睡(kē shuì)的意思:指因困倦而想睡觉
两个(liǎng gè)的意思:既能兼顾两个方面,使双方都得到满足或利益。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衲僧(nà sēng)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僧人,也用来形容人过分拘谨、拘泥于一些细节,不知变通。
皮袋(pí dài)的意思:指人的皮肤,比喻人的外表或外貌。
破悭(pò qiān)的意思:破坏财富,使贫穷。
群生(qún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生物或事物聚集在一起生存或繁衍。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十方(shí fāng)的意思: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表示广泛、无所不在。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卧具(wò jù)的意思:指床上用品,包括床单、被套、枕套等。
夏衣(xià yī)的意思:夏季穿的衣服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野狐(yě hú)的意思:指狡猾狡诈的人。
业识(yè shí)的意思:指对某一行业或领域的深刻理解和熟悉程度。
一两(yī liǎng)的意思:指极其微小的数量,形容非常少或微不足道。
杂碎(zá suì)的意思:指杂乱、碎片化的事物或信息。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 注释
- 夏衣:比喻世间万物的生机和活力。
衲僧:指佛教中的僧侣,穿着布衲的修行者。
业识:佛教中指业力和认识,因果报应的观念。
一夺一与:象征着世间万物的生灭变化,佛法中的因果循环。
野狐队:比喻众多的众生或修行者。
瞌睡:这里指失去对佛法的专注。
十方虚空: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悭皮袋:比喻人心中的贪欲和执着。
- 翻译
- 剥夺了万物的夏日衣裳,织成了和尚们的卧具。
为了她(佛法)无边的事业,才会有夺取与给予的轮回。
成千上百的野狐队伍,其中只有一两个不打盹儿。
四方世界充满各种事物,怎能不打破那贪婪的心灵之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化毡颂》,以独特的禅宗视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中“夺却群生夏衣”形象地表达了佛家慈悲为怀,舍己为人的精神,将夏日衣物化作衲僧的卧具,体现了对众生的关怀。"一夺一与"则揭示了佛法中的因果律,通过给予与舍弃,引导人们看破生死轮回。
接下来的诗句“三百四百野狐队”运用比喻,将修行者比作众多的野狐,暗示他们正在经历修行的磨砺和觉醒过程。“中有一两个不瞌睡”则赞美那些能保持清醒、执着于修行的人,他们不同于常人,能够抵抗困倦,追求解脱。
最后,“十方虚空百杂碎,宁不打破悭皮袋”进一步强调了破除执着的重要性,如同打破装满贪欲的“悭皮袋”,让心灵得到净化。整首诗寓教于乐,富有禅意,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佛教修养和艺术才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东作图
一犁春雨盈田畴,村南村北啼钩辀。
阳和入土土脉润,谷种已见舒银钩。
朝来雨晴天气燠,大牛小牛泥满腹。
蚊䖟乱集龙贝疏,驱牛且向前溪浴。
浴罢起来勤著鞭,趁暖且耕山后田。
山泉易涸时易过,莳秧肯让他人先。
阿翁老倦扶不起,阿婆日旰未梳洗。
鸢鱼向人如道饥,飞来啄尽盆中米。
妇且炊,儿莫啼,蠲租有诏矜黔黎。
五月不须粜新谷,酒压珍珠饭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