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刚过雨,晓雾必为晴。
拂林纷玉滴,踏草乱珠擎。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薄雾初散,雨后天晴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首句“秋宵刚过雨”,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夜刚刚结束,一场细雨刚刚停歇。这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晓雾必为晴”则预示着随着晨光的逐渐明亮,那笼罩在大地之上的薄雾终将消散,预示着一个晴朗的早晨即将到来。
接下来,“冒矣千山暗”一句,描绘了雨后的山峦在雾气中显得格外幽暗,仿佛被一层轻纱覆盖,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
“小哉五里行”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雾气的浓厚,即使在五里之内也难以辨识远处的景物,形象地表现了雾的浓重。
“拂林纷玉滴,踏草乱珠擎”两句,生动描绘了雾气在林间和草地上的形态。雾如同玉珠般在树枝上轻轻摇曳,又如珍珠般在草尖上滚动,既美丽又富有动态感。
最后,“亦自为沾润,菘畦正向荣”表达了雾对自然界的滋润作用,使得菜田生机勃勃,生长旺盛。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的关系,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与热爱。
万卷藏书肯自閒,沉涵圣道欲晞颜。
片心既与人寰远,逸驾宁容俗士攀。
嗟我曳裾胶扰处,荷君置榻寂寥间。
藜羹玉麈清何限,每到斜阳不忍还。
人臣难有己,况复顾其家。
忘家以徇国,致主为勋华。
割爱非不仁,成功讵能加。
御史殿中杰,指摘生疵瑕。
昔如鹄矫云,今如兔罹罝。
省符到房陵,驱逐殊喧哗。
即日出门去,形影自天涯。
羁皇携众雏,惊散随风沙。
渺漭失处所,何由书报嘉。
君心固已定,闻者空伤嗟。
秋声起庭端,索索故时语。
几人清镜中,鬓发默自许。
东邻坐长叹,曰此非吾所。
平生困一官,湎若醉醪醑。
幸今豁然醒,可以事高举。
田园熟瓜芋,茅茨庇风雨。
向来避席人,把臂相尔汝。
年光虽云暮,犹足送寒暑。
斯言不浪酬,即日去幕府。
我惟尘世浮,贵贱等逆旅。
宽为百年期,形骸一丘土。
夫君脱身还,岂不知所处。
行矣数珠功,青天走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