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毛生刺,低佪谒李膺。
须防知佛者,解笑爱名僧。
道性宜如水,诗情合似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勉诗僧》。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修养和对佛法的理解。
"莫把毛生刺,低佪谒李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不追求外在的荣华,而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如同李膺那样的清廉。
"须防知佛者,解笑爱名僧。"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敬仰之情。他提醒自己要警惕那些表面上的佛教修行,而应当真正领悟佛理,用这种智慧去看待世间万物。
"道性宜如水,诗情合似冰。" 这两句用水和冰作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性格和他对诗的态度。水能滋养万物而不争,冰清而冷静,不染尘埃。这正是诗人追求的人生哲学和艺术境界。
"还同莲社客,联唱绕香灯。" 最后两句则描写了诗人与朋友在莲花之下聚会,共同吟诵诗歌,享受着那份清净而温馨的时光。在这里,莲花象征高洁不染,而绕香灯则是那份超凡脱俗的艺术享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佛法的借鉴,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在修养和他对于生活、艺术的独到感悟。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
百战能誇陇上儿,一身复作云中客。
寒风动地气苍茫,横吹先悲出塞长。
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胆应碎。
匈奴破尽人看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万里南天外,求书禹穴间。
往来成白首,旦暮见青山。
夜浦凉云过,秋塘好月闲。
殷勤阳羡桂,别此几时攀。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
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